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常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大意】
本章是老子对理想的统治者的描述。他认为好的统治者尊重百姓的意志,信任、善待他人。这样的统治者能够收敛自己的欲望,使百姓回复到淳朴浑蒙之中。
【译文】
有“道”的“圣人”没有自己固定的意志,(他)以老百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
善良的人,我就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整个时代的品德就归于善良了。
诚实的人,我以诚实对待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实对待他,于是整个时代的品德就归于诚实了。
有“道”的人在统治地位上,将收敛自己的意欲,使人心归于浑沌、纯朴。老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追求自己的欲望),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的真纯浑朴状态。
【我思】
一个圣人,一个君主,除了对自己无私欲、不妄为,还要满足民众的意志。这样的国家很好。关键是民众的意识不统一,只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少数人的意志怎么满足呢?老子有没有考虑过这个状况。也许一切从简,就没有其他想法。民众的需求单一,统治者就容易做出决定。随着思想者的出现,出现了圣人,也出现了文化,就开始有各自的追求了。所以老子反对文化,有了文化人心就变化,国家就难以管理。
孔子说以直报怨,老子说以善抱怨。一个强调正直,一个强调善意。如何对待坏人,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充足的理由。最终都可以达到我们设想的效果。
善良和不善良,诚实和不诚实,是相对的行为。有个合作和背叛的策略对比的例子。在一个全是善良和诚实的群体里,个别不善良和不诚实就可以获得利益。这种利益如果真是人们所需要所向往的。那必会导致人们向不诚实、不善良发展。
如果社会中的不诚实和不善良是无意识的,如果所得到的利益并不是社会所倡导的。那么人们还是处在无意识状态,这还是符合无为之治的。社会能做到吗这样吗?打碎花瓶,只要撒谎说是猫打碎的,就会有人相信。个人就不会有经济损失,尤其是在温饱线挣扎的人们,更是容易为生活撒谎。有了一次好处,就会有两次、三次。人们逐渐认识到,撒谎可以保住饭碗。民心淳朴,不懂得报复,就不会有反复的指责。不懂得价值,就不会在乎花瓶。这样的社会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是民心淳朴,都是无意识的过失。也就不存在维护个人利益而指责或是报复。
人的无意识固然是好事,但是人的大脑造就了文化,也有了好坏之分。无法保持无意识的状态。人一旦有了意识,就会口口相传,纷争永不停歇。想要再回到无意识状态,只有再次的焚书坑儒,闭关锁国了。封闭能维持多久?不久之后,文化死灰复燃。我们应该研究的不是无意识文化,不是单一文化,而是多文化甚至对立的极端文化如何共存。这是我们世界和平相处的关键。套用一句俗话,“过去再也回不去了”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理想的治者,收敛自我的成见与意欲,不以主观厘定是非好恶的标准,破除自我中心去体认百姓的需求,而敞开彼此隔阂的通路。
理想的治者,浑厚真朴,以善心去对待任何人(无论善与不善的人),以诚信去对待一切人(无论守信与不守信的人)。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圣人永远不要有自我意志。不能从自我意志出发去决定好恶、判断是非,也不能以自我意志去限定百姓意志。而要反过来,以百姓意志为主去决定自己的意志,这就叫顺应自然、符合大道。这样,自我意志与百姓之间、人与自然支架你的隔阂才能打破,距离才能消除,从而达到人我合一、天我合一。
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的困惑、痛苦,往往都是“有心”和“我执”造成的。往往是执著于一个观念和意志,当这个观念和意志与自己亲近的人或与大家不相同时,就觉得别人错了,自己是对的,可是别人并不改变他的观念意志,也不接受自己的观念意志,于是就产生矛盾,不可解脱,这样就产生了困惑、不开心、郁闷、痛苦。
一种是以善对善,亦不善对不善,这是有差别的态度。另一种是无论是善还是不善,都以善对待他,这是一种无差别的态度,是慈悲、慈爱的表现。这是一种德善。对于统治者来说前者属于法治、刑治,但往往会带来反抗、不满、报复,所以在德上往往难以提升。后者属于德治,以宽容的胸怀来感化人民,包括哪些不善者,从而化解矛盾,消除对立,这样一来,天下人都向善了。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绝圣弃智,不要去动用自己的聪明、机心,不要去算计别人,只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有人说老子这是愚民政策。其实不然,这是老子看到了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扩大自己的欲望,去侵略别人,兼并他国,从而带来战争、带来人民的灾难痛苦。这种行为深深影响了百姓的人生态度,百姓的私欲随之扩大,相互之间动用心机,结果带来了各种纷争、矛盾,不仅自己不快乐,还导致别人不快乐。当今社会不也是如此吗?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对圣人来说,没有区分可信与否或区分善与不善的标准。由于没有特定额标准,因此圣人不管他善或不善,对人一视同仁,善待任何人,也不管他可信或不可信相信任何人。这样天下就会实现善的德,实现信的德。这与无事可取天下,属于同一脉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