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读书笔记| 《故事》罗伯特·麦基11

读书笔记| 《故事》罗伯特·麦基11

作者: 风定荷华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3:00 被阅读4次


PART Ⅲ |  故事设计原理

CHAPTER 11|  场景设计

转折点/伏笔和分晓/情感转变/选择的性质/

01

场景设计(1)——转折点

“一个场景即是一个缩微故事——在一个统一或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而表现出来的、转折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境的一个动作。一个场景中无论景点和长度如何,一个场景必须统一在欲望、动作、冲突和变化周围。”

“场景导致细微而又意义重大的变比。如序列高潮是一个导致适中逆转的场景,这种变化的冲击力要大于场景。幕高潮一个导致重大逆转的场景,这一变化的冲击力又大于序列高潮,故而我们绝不会写一个平铺直叙,只是纯粹静态展示的场景,相反,我们在创造故事设计时,要让其中的每个场景都成为一个细微、适中或重大的转折点。”

“转折点的效果是四重的:惊奇、增加好奇心、见识和新方向:当期望和结果之间裂开鸿沟时,它会令观众大吃一惊。无论是人物还是观众都不曾预料。这一震惊的瞬间立刻引发好奇心,而作者必须满足他所挑起的这种好奇心。从每一个价值变化的点开始,他都必须让自己的故事向着一个新的方向运行,以便创造出尚未到来的转折点。如《唐人街》中,在第二幕高潮前,观众相信马尔雷被害不为财便为情。但是,当伊芙琳说‘她是我的妹妹,也是我的女儿......’时,鸿沟霍然中开,观众为了理解,急忙搜寻影片之前的内容,于是获得震撼人心的认识:父女乱伦、谋杀的真正动机以及凶手的身份。新方向则是:第三幕螺旋般的转折。”

感悟:

平铺直叙的写作永远成就不了复杂多变跌宕起伏的作品,只有场景中一些细微、适中的转折点才能令读者有继续了解剧情发展的兴趣。

01(1)

场景设计(1)——转折点——自我表达问题

“语言仅仅是我们的文本,自我表达只能产生于从转折点中喷涌而出的见解洪流,开始、最后,而且永远如此。我们最强有力的自我表达途径,就是我们转折故事的独一无二的方式。”

“其次才是话语。语言只是一个表象,我们通过它来捕捉读者,将他们带入故事的内在生活之中。语言是自我表达的工具,其本身绝不能成为一个装饰性的目的。”

02

场景设计(1)——伏笔和分晓

“为了一幕一幕地表达我们的视觉,我们将虚构现实的表皮破开,并把观众送到故事前面部分以获得见解。因此,这些见解必须以伏笔和分晓的方式进行构建。”

“铺设伏笔是指:将知识一层一层铺垫好;分晓是指:将铺设的知识传达给观众以闭合鸿沟。”

“伏笔必须以这种方式进行埋植:当观众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它们具有一种意义,但通过见解搜寻之后,它们却被赋予第二层更加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一个单一的伏笔还可能具有隐藏于第三第四个层面上的意义。非但如此,伏笔埋设的牢固度还必须适应影片的目标观众。”

“一旦伏笔闭合了鸿沟,这一分晓又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分晓的另一个伏笔。伏笔、分晓、再设伏笔,再见分晓,这种戏法常常能激发出我们最富创建性的灵感。”

感悟:

生活不容许我们回头,而故事却能让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去埋下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甚至是荒谬的伏笔,我们还可以在不断推演和逻辑分析的情况下,让那些无论是否合乎情理的想象在你的妙笔之下见分晓。

03

场景设计(1)——情感转变

“我们要打动观众的情感,并不是通过眼泪、辞藻华丽的对白、一个情意绵绵的拥吻和愤怒的音乐效果。相反,我们是通过必要而精确的体验来促使观众在心中自然生出一种情感然后带领观众经受那种体验。因为转折点不仅传达见解,它们还能创造出情感的动力。”

“如何才能创造出观众的情感体验,首先必须明白,世上只有两种情感——快感和痛感。”

“作为观众,当故事的讲述过程带领我们经历一种价值的转变时,我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情感。首先,我们必须移情于人物。其次,我们必须知道人物想要什么并希望他得到。第三,我们必须明白人物生活中押上台面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价值的改变便能打动我们的情感。”

“故事必须创造出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之间的动态交替,才能符合‘回报递减定理’:我们对某事的体验越多,它所产生的效果就会越少。换言之,情感体验若是来回重复,便不可能产生相应效果。”

“感情并不是情感,不能混淆这两个概念。情感是短期体验,感情却是长期的、具有渗透性、米慢性和知觉性的背景情绪,可以为我们人生的整天、整月或整年增添色彩。感情使情感变得具体”

“在电影中,感情被称为基调。基调是在影片的文本中创造出来的:光和颜色的质量,动作和剪辑的速度,演员配置,对白风格,制作设计和音乐,这一切文本特性的总和创造出一种特定的基调。一般而言,基调就像伏笔一样,也是一种预示形式,准备或构建观众预期的方式。场景、序列或幕的弧光决定了基本情感,基调使它具体化。但是,基调不能取代情感。”

感悟:

情感的体验其实也是一种情感转变,读者能从你讲述的故事中从语言、细节、心理、对白,环境等描写中去移情于主人公或人物,有时也会设身处地地置身其中不能自拔或得到另一种生活体验,这种转变就已经使你的人物形象在读者中活了起来。

04

场景设计(1)——选择的性质

“人物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会在压力之下选择采取一个或另一个行动,转折点则是以这种压力之下的选择为中心的。如果一个人物被置于必须在明确的善和恶之间,或在是与非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境中,那么由于明白人物的视点,将会提前知道人物将会如何选择。”

“善恶或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什么选择。”

“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它发生于两种情境。一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从人物的视点来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欲者,他两者都要,但环境迫使他只能二选一。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从人物的视点来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不欲者,而且他一个也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在这种真正的两难之境中,一个人物如何选择便是对其人性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强有力的表达。”

“自从荷马开始,作家们早已深深地懂得了两难之境的原理,并意识到,一个只有对立两方的故事是不可能维持的。为了构建和创造真正的选择,我们必须勾勒出一个三面的框架。就像在生活中一样,有意义的决定都是涉及三方的。”

读书笔记| 《故事》罗伯特·麦基11

“三角设计带来了结局,如果一个故事讲述只涉及两方,那么A只能在B和非B之间徘徊,结局是开放的。但是,如果选择是三方的,那么,A就会在B和C之间取舍。A对一个或另一个的选择便可以提供一个满意的闭合式结局。无论B和C是代表两恶之轻还是不可调和的两善,主人公不可能二者兼有。而且还必须付出代价,为了得到一个,则必须损害或失去一个。”

“一部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会展示独一无二而又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的选择。选择绝不是疑惑而必须是两难,绝不是处于是非或善恶之间,而必须是处于具有同等分量或价值的两种正面欲望或两种负面欲望之间。”

感悟:

三角的设计能使作者笔下的人物在面临选择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深刻和灵动,无论人物作何选择,善恶总是徘徊于主人公心中,更或者是连主人公和观众自己都在煎熬和纠结的深渊中挣脱不出来,得此失彼的结果就是在无限挣扎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状况下的人物才能真正的鲜活生动起来。

【无戒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故事》罗伯特·麦基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sz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