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是传统乐器之王,一个琵琶四大王,琵琶各有两个玉,即是两块玉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当然是清脆悦耳了,所以它不同于普通平民化的二胡、三弦、笛子和箫管等乐器,它出入于高档场合,可能学起来也不太容易,手法很多,什么拢啊捻啊挑的,上手起来有点复杂。现在也不是很常见,我们苏锡常一带可能会多见些,因为这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剧种叫做苏州评弹,一般由两个人搭挡,不分性别,一唱一和,上手是三弦,下手是琵琶,吴侬软语,甜腻腻的,讲些传奇爱情故事或历史演义,听起来没有一点火气,就是吵架也象是跟人商量事情似的低声下气,有时候也能夹杂些俏皮话逗人发笑,如果能听得懂苏州方言的话,还是满有看头的,现在有的场次表演者也会说些应时应景的荤话以取悦观众,其喜剧效果不输于东北的二人传,只是因为语言的关系,流传的范围仅限于江苏的苏锡常,浙江的嘉兴以北,还有上海地区。
现在最常见的是由男女搭挡,男上手,穿长衫,拉三弦,女下手,着旗袍,弹琵琶,自弹自唱,相映成趣,多见于剧场,茶社和一些特色餐厅。在我们这里,基本上每个县市都有评弹团,人数虽然不多,也很少出没于主流场所,但依然活跃于基层,目前男演员很奇缺,好多搭挡都是女女组合,这倒反成了另外一种风景,漂亮的固然是好,即使颜值不高,那旗袍束身,琵琶抱胸,自也有十分的优雅。苏州评弹已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更长久的时间可以欣赏到琵琶的演奏。
在唐朝,最为崇尚的乐器就是琵琶,它是当时乐器中的老大,其地位相当于时下的钢琴,能把钢琴弹好了,其它的乐器自是不在话下。琵琶不同于钢琴,由于它的便携性,琵琶在唐朝不但被崇尚,而且很流行,所以在当时所有的乐曲都有被改编为琵琶曲进行弹奏演出,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两首,一是《霓裳羽衣典》,二是《六幺》。《霓裳羽衣典》大家都知道,相传是唐玄宗为了歌颂他的先人李耳而亲自创作的,这个皇帝先有武功,后有文治,他天资聪颖,居然以梦中感应,醒来后凭借记忆和二度创作,终于有了这部神奇的曲目,只可惜由于战乱,此曲湮没在历史的汹涌之中,现在存世的其实是后人根据散落下来的残篇破卷,再度创作而成,与原作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在唐玄宗以后,但凡有大型文艺活动,开场曲必定是《霓裳羽衣舞》,是出于对皇家威严的敬畏,也是最起码的政治觉悟,李耳是谁呀,那是老子,李姓的始祖,道家的开山鼻祖,《道德经》的作者,被李唐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当然,如果没有李唐的着意炒作和大肆宣传,老子恐怕不至于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之前最为兴盛的时候仅是汉初的无为而治,后来即被弃用,那便是汉武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至于《六幺》,后人知之甚少,那是因为它太难了,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花十八》,说明手法极其花哨,不易掌控,琵琶手以能弹奏此曲为荣。
今天的这位乐工能在白大官人面前表演这首曲目,可见此女非为等闲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