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懒午后,太阳正猛,没有一丝风,除了空调的运行声,周围很安静。这个季节,我所居住的小镇属于昼伏夜出型,傍晚时分才会活过来。
做了一杯手冲咖啡,在咖啡香的氤氲中,聊聊《女俘爱玛》中关于咖啡的那些事。

《女俘爱玛》是阿根廷作家塞萨尔·艾拉的成名作,作者以絮叨日常风景及琐事的形式,描写了18世纪的女俘爱玛辗转在几个男人之间所遭遇的传奇经历。
只要严格遵守现实主义的手法,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书写长篇小说的素材——作者艾拉
我无意于探索爱玛如何找到对抗这个世界的方式,倒是对小说中多次与咖啡有关的描写深感兴趣,全书篇幅不长,却有20处提到咖啡,可见作者在叙述小说中人物日常生活时,咖啡是最主要的被描述对象。
从中也反映出早在18世纪,咖啡已成为南美洲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身份低微的印第安人,均热衷于冲煮咖啡,然后自饮或待客。

吃完巧克力冰淇凌,众人起身去上校书房喝咖啡。这是私人房间,上校愿意在这里招待他们……咖啡煮得很好,浓烈香甜,但是杜瓦尔不无惊讶地看着大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里添着白兰地。
隔着书本,都能感觉到嗅觉与味觉所受到的强烈刺激。书中描写的上校书房处于南美洲的潘帕斯大草原,看来在200多年前,那里已经盛行这样喝咖啡的方法:以咖啡为主体,加入提味增香的醇酒,酒与咖啡的完美融合。目前也有人称之为“强化咖啡”。
就在爱玛带着儿子跟那位女伴向河边走去的同时,一群印第安人,大约三十来人,从水中上岸,一路欢笑,甩着头发上的水珠。他们走到一个煮着咖啡和马黛茶的大火堆旁边,卷上一支烟,点燃,美滋滋味地吸了起来,十分惬意。
这是一个清晨,森林的雾气尚未散尽,印第安人在账篷边的河里游过澡,面向火堆烘干身体,然后煮一壶咖啡,咖啡香、茶香、烟味交织着。印第安人或坐或躺,一边交谈着,象是一幅安逸、清明的人物风景画。
她端起一杯咖啡送到丈夫嘴边,他喝着,她端着杯。他有厌食症,很可能在军营值班的两天时间里都不吃东西。
这是一幅同样温馨的画面。贡博是高乔人(西班牙白人和印第安人混血后裔),要塞的普通士兵,他从一名军官手里受让来爱玛后,成为爱玛的又一任丈夫。爱玛用烟唤醒丈夫,让他枕着她的大腿,喂他喝咖啡。
一名厌食症患者居然对咖啡毫不抗拒,并用咖啡提神、续命,可见咖啡对他的重要性。其实贡博对咖啡的喜爱由来已久,从下文的描述可知缘由。
贡博神情恍惚地说完了,身处浓烟的包围中。可是水开了,他开始泡咖啡,动作缓慢。香味让他想到什么,他笑了起来。“我奶奶常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咖啡的香味。”他们斟满小小的咖啡杯子,静静地喝着,接着又倒了白兰地来喝。
严重同意贡博奶奶对咖啡香味的评价。这种香味带着诱人的刺激性,刺激着你的嗅觉、挑逗着你的味蕾,撩拔着你的神经,它们弥散在空气里,让任何空间都可以因此而富有层次感,或高贵、或诗意、或引人遐想,生活貌似丰盈而惬意。
爱玛跟着一位女邻居去喝咖啡,这位女邻居是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混血儿,有三个孩子并即将再次分娩。
她煮好咖啡,香味把女邻居吸引了过来。
爱玛转身向小灶走去。她问那人要不要喝咖啡。他说:“当然喝。”
次日清晨,人们很不耐烦,都只喝了一杯咖啡就上马了。
众人一个接一个地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生火,准备煮咖啡。此刻天空泛红,鸟儿还在睡觉。
爱玛喝了几杯咖啡,抽了一支烟,请比较清醒的人陪着她去选地方。
由上述描述可见,咖啡在当地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消耗品,如同中国日常七事:柴米油盐姜醋茶。并且,当地人们对喝咖啡百无禁忌,怀孕期间、空腹、睡前都可以喝;同时,他们对摄入咖啡的数量也并无顾虑。

可惜作者并未描述当时咖啡的制作、冲泡方式,毕竟不是一部以咖啡为题材的专业文学作品。如今,随着人们对咖啡的种植、采收、加工、烘焙、冲泡等技术的不断提高,咖啡的制作方法越来越精致而富有个性,各种咖啡制作机具让人眼花缭乱。
我还是喜欢自己动手,用滤纸式冲煮法做一杯手冲咖啡,享受磨豆、冲泡的各个环节,不使用外力,用最简单的热水来萃取出咖啡中的美好物质,让每一杯咖啡都带上不同的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