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专题福音专辑
十二使徒之八 税吏马太

十二使徒之八 税吏马太

作者: 伊甸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2:12 被阅读438次

十二使徒之八:税吏马太

加利利的海滨,靠近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有几个主要城市,迦百农是其中之一(太四13)。这座城是耶稣在加利利地区工作的大本营;在那里传道、医病、赶鬼、行神迹、使主耶稣的名声传遍四周(路四31-37)。罗马帝国也在这交通重镇设有加利利区的税关总部,征收由远东、叙利亚一带,通达地中海沿岸的贸易税款。加以提庇哩亚海的丰富鱼产,也以此为集散地之一,对税务大有发展,自然税务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当时稍为受点教育者,也都期望在衙门求得一官半职。若能在税关找到一份差事,不仅是当官,也可就地发财。

这里有位亚勒腓,他有个儿子名叫利未,果然争取到税务员的职位(可二14);必然有他的一番理想,目的不外是财源广进,飞黄腾达。相信所有的税吏都如撒该一样,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必有一套生财之道。似乎个个税吏都成了财主,“税吏”与“财主”无形中成为同义词。若非撒该悔改信主之后的自白,他们生财之道也不公开为人所知。撒该向耶稣承认,他的财富至少部份是“讹诈”来的(路十九8)。利未自然也不例外,看他宴客的情形(路五29),必是住华厦、食珍馐、衣美服。利未(Levi)是“联合”的意思,这美名被妄用了;雅各家的利未族,原是祭司族,是与神联合的。然而这位利未竟与“玛门”(财利之意)联合,只知升官发财,不顾国族的尊严;因为当时犹太是被辖于罗马,而税务尚员一职,必须是效忠于罗马人,向犹大人榨取民膏民脂,在犹太人民心目中,税吏无异于卖国贼。

福音书中就将“税吏”与“罪人”并列(太九11),视“税吏”就是“罪人”。若这位利未真是个诚实的清官,也得不到同胞的谅解,他的命运似乎是注定了。然而这位利未后来改名马太,正说明他人生有个大转机;其转折点是:耶稣经过税关,看见利未,就呼召他:“跟从我来。” (可二14)从此,这与财利联合的利未走出税关,他后半生的脚踪值得我们寻索与追随:


一、神的恩赐

利未跟从主之后改名为马太。马太(Matthew)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神的恩赐”(Gift of God),若不是神的恩临到这位税吏,他只能像路加福音那位财主的结局(十六19-26)。在生时,穿的是紫色袍、细麻衣、天天奢华宴乐。但死后,连一滴水凉凉自己的舌头都得不到,多么凄凉可怕。然而利未却蒙主特别的恩典,在那加利利地区的通都大邑,天天坐在税关上,必定交游广阔,时有街谈巷议,消息灵通;对施洗约翰那种诛心之论,必多有听闻,尤其针对税吏那由衷之言:“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必有所感(路三12-13)。加以主耶稣出入于加利利海沿岸,随处医治人的各种疾病,赶逐汚鬼使人得自由,行各样的神迹;如平静风浪且在海边呼召人跟从他。还在邻近山上教训群众;将各样的福陈明,教导人在世上作光作盐、谈论爱与恨、施舍与真财宝、指示两条门路、两种果树、两等根基。凡主耶稣所行所作,他都听闻领略。

不错,他每天接触不少的人,难免议论纷纷,里巷之谈莫衷一是。然而利未有思想、能观察、会分辨。虽然他不像撒该,存好奇的心要去看耶稣,但他却将所听所闻存在心里,并反覆思想,深深觉察耶稣并不平凡,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确实带出权柄,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木匠所能达的。利未的心思意念似乎都集中在耶稣身上,再想想向己所经营图谋的,确于心有愧,有负于国家人民,然而欲罢不休。内心的矛盾日益加深,每当税银放进钱囊,内里的平安就失去。他经历了金钱无能,发现钱财越多,愁苦也越大。财富与烦恼整成比例,于是他认定:对价值观有重新衡量的必要。钱可置华厦,安息在哪里?钱可采珍馐,满足在哪里?钱可制美服,喜乐在哪里?这些日子来,只有劳苦担重担。他尝到人生的虚空,如神人摩西所体验的:“劳苦愁烦,转眼成空”(诗九十10)。正在绝望之际,神的恩及时临到;就是耶稣从那里经过,看见这亚勒腓的儿子利未,耶稣不但看见他坐在税关上,同时也看透他那空虚的内心;正如他当初看见拿但业一样,不仅看那坐在无花果树底下的拿但业,同时也看见拿但业的“心里”(约一47-48)。主耶稣的“眼目如同火焰”(启一14)。能看穿人心里所存。因此他向利未发出召命:“你跟从我来。”谁有这权柄?这位税吏竟也服服贴贴地“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路五27-28)。这回应相当迅速又徹底,主耶稣得着利未,其实说得正确,是利未得着主耶稣才对。神的恩赐加在利未身上,因此为他改名叫马太,这不只是名字的改变,更是生命的蜕变,也是整个人生的转变。事奉主必须从这起点出发;保罗没有悔改之前,不正在大发热心吗?他尽力地逼迫教会,苦害跟从耶稣的人,从耶路撒冷直到外邦城,拘捕信耶稣的人,他认为他在事奉他所敬拜的神,是为神大发热心,却没有想到,他所逼迫的是神的爱子耶稣。直到他真诚在主面前悔改相信耶稣,心意更新变化了,一切重新开始,将自己献上,用他的生命去事奉主耶稣,那事奉才算是真正的事奉。一切的事奉,都必须对准这起点。不怕从头来,把握住这关键是首要的,免得有一天被撇下,就太可惜且可怜。马太给我们提示也是个警告。


二、摆岀见证

“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路五29)这是马太接受主耶稣呼召,撇下所有的,跟从主之后一种具体的见证行为。主耶稣的使徒们多有见证的记录:如安得烈跟随主之后,就去找他的哥哥西门,将他带到主面前,他向家人见证主。腓力跟随主之后,就将朋友拿但业介绍见耶稣,向朋友见证主。他们的见证都产生极佳的果效,他们带领的人都作了主的门徒,且被挑选为使徒。如今马太也不后人,这位有钱有势、出入官场的人,原是臣门如市,觥筹交错是家常。然而,这次他在自己家里设筵宴客就不同往日,不是酒食征逐的应酬了,乃是一次盛大的感恩会;他的主客是耶稣,他特别“为耶稣大摆筵席”,这在主的一生中并不多遇,而马太却为主大摆筵席,同时高朋满座,泛泛之交也好,管鲍之交也好、统请。马太的用心不难领会,他请耶稣是表达他感激的心;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他的生命充实了。在主耶稣那里他得到了真生命,且是丰盛的生命。他也满足了,以喜乐的心来见证这位恩主,为此他邀请“许多税吏和别人”来一同坐席。(可二15)记着:“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这些人是马太的同僚和朋友,马太了解他们的需要,今日他成了何等样的人,愿意他的同僚朋友们也能获得,为此他请耶稣来到他们中间,请他们来到耶稣面前,我们不难了解到马太的目的。这次的盛会,虽然没有听见马太作什么见证,也没有听见耶稣发表什么言论,只看见:“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可二15)自然马太的心意,愿所有的人都像他获得这至宝。但有多少人真正体会马太的意愿?除非他像马太主观地去经验那真实。然而马太实际经历的见证却是不容抹煞的。

这是何等奇妙的见证!充满着活泼、荣耀的喜乐。马太不因“撇下所有的”而忧心忡忡,垂头丧气地若有所失。不!他衡量过,将耶稣和世界作个比较,“宁愿有耶稣”,世界他图谋过,钻营过,还是虚空的虚空,如今有主万事足,无官一身轻。跟随主才是福乐兼收。“荒漠甘泉”三月十六日的末了一段写着:“许多人跟从主是忍痛的,不得已的。许多人跟从主是硬着颈项,咬紧牙关的。许多人跟从主是流泪叹气的。能够甘心跟从主已是少有,能够乐意跟从主更是罕见。马太不只甘心,且是乐意,这是何等可贵的事呢!”确实,太多人手扶着犁向后看,是尙未经历过主自己,自然看万事如至宝,看主就如粪土。惟有看主为至宝,才能看万事如粪土,如此跟随主才能澈底,有始有终,像马太一样:破釜沉舟、义无反顾,能笑对着主,勇往直前。


三、勇往直前

这是马太一生的座右铭,虽然他的名字出现于经卷并不多,有关他的事迹更是少而又少,少到只哓得他被主耶稣挑选为十二使徒之一,在奉差遣出去传道的行列中,领受过主耶稣所赐医病赶鬼的权柄(可三13-19)。他却是谦卑地负起恩主交给他的使命,勇往前行。他自称“税吏马太”(太十3),必定是藉以提醒自己原是神人共弃的人;一无是处、—无可夸。如今成为何等样的人,全是主的恩作成的,好让自己谦卑,脚踏实地殷勤服事主。主耶稣差他们出去传道,都是一对一对;马太与多马常是排在—起,马可路加两卷福音书都以“马太、多马”排列(可三18;路六15),惟马太福音却以“多马,和税吏马太”排列(太十3)。显出他的真谦卑,将自己隐藏,总看别人比自己强,谨谨慎慎地作主的工。从他执笔的马太福音,可了解他跟从主的忠诚,服侍主的热切。虽然马太福音并没有说明是使徒马太写的,但传统上即被公认是马太的写作。同时从马太福音书也可得到一点内证:就是马太记述自己蒙召的经过时,提到“耶稣在屋里坐席”(太十9-10),在文字的应用上,“在屋里”可译作“在我的屋里”。若参照马可、路加的记载,那就是马太自己的家,这也可佐证马太福音是出于马太的手笔。在十二使徒中以笔传的,除了约翰、彼得,此外就是马太。而马太的福音被列在新约的首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有人主张马可福音的写作日期比马太和路加来得早,应编排在前,然而这批评性的理论并不能推翻马太福音居前的地位。确实没有一卷书像马太福音一样,能把新旧两约连接。它所介绍的耶稣,应验了希伯来的旧约圣经所预言的。这位耶稣就是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后裔的弥赛亚,也就是要坐大卫宝座直到永远的天国之王。所以一开头就引出“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新约学者罗拔逊(A.T.Robertson)论马太福音:“这卷福音书可能在当时是最有价值和最有用的书,因为它被放在新约全书的第一卷,当然它所给予读者们有关耶稣基督的印象,比其他书都深刻。”他的思想是绕着“天国”这个中心,也就是说:马太很深刻地将天国的福音传递得最透澈。这位耶稣就是生下来作王的,他就是基督受膏者,是天国的王,他出来传道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四17)接下,用三章的经文,颁布天国的宪法,通称为“登山宝训”(五章至七章)。后来也用一章经文引出天国的七个比喩(十三章),将天国的真理阐明。而这些比喩所隐藏的,实际是逐步应验的。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太将这信息传达得全备;其接触点,从耶稣时代一直延伸到主耶稣再来。从天国的王被弃绝——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埋葬、复活、升天到天国的王再降临——主耶稣要驾云降临地上,在地上建立天国。那就是以色列人所等候的弥赛亚国度,也就是应验了主耶稣所教导的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六9-10)就是到现在,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以色列人,仍然虔诚地在等待着这日子的来临。是的,他们的王被他们的祖宗所弃所扎,但他必定再来,要重新“建立大卫倒塌的帐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重新修造,像古时一样。”(摩九11)马太这本福音书似乎是为犹太人而写。将犹太人的盼望陈列出来;全书引旧约经文六十五处,为四本福音书之冠。神似乎太偏爱犹太人,其实不然,神是爱犹太人,但并非偏爱。神爱犹太人,是表明他守约施慈爱,所以他是“保护以色列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觉。”(诗一二一4)然而神也爱世人,他的救恩更是为普世万人的。为此马太特将耶稣的宣告淸楚记明:“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十一28)这呼声并非单为犹太人,乃是为普世人。最后,他强调复活的主留下的大使命:“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二十八18-20)当然,神是透过犹太人将福音传到普世,马太正是执着这启示的牛耳,并且从主领受了这使命,没有违背他的恩主在升天前淸楚、直接的交托。据传说:主升天之后,马太在巴勘斯坦传道十五年,后来北到叙利亚,东到波斯、玛代,西达马其顿,南抵埃提阿伯,到处传道,领人归主。最后,据云于埃提阿伯殉道。若这些传说是确定的,马太委实是主耶稣忠心的使徒。罗马天主教用九月廿一日来纪念马太。希腊东正教却用十一月十日纪念他,认定那是马太的殉道日。

人用三个钱袋作为马太的标志,可能是根据马太的自我介绍:就是在十二使徒名单上自称:“税吏马太”(太十3)。他原与世界联合,作钱财的奴隶,如今竟如此蒙恩,被主选召,与主同工,作了福音的使者,都是出于神的恩赐。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见证:在基督里得新生命,过新生活。他可与保罗同颂:“感谢神,因他有说不尽的恩赐”(林后九1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二使徒之八 税吏马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t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