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寒流来袭,跟母亲打了个视频电话。母亲担心下雪天寒,我们在外面不知道好好保护自己;我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里不能好好照顾自己。
我们儿时,母亲的心灵手巧是附近几个村庄有名的。特别是母亲的女红,记忆中几乎每天都有村里人带着布来找母亲做衣服。母亲能做衣服、鞋子,想必是姥娘教的。姥娘有很多手艺,她一样一样耐心地教给母亲,比如做鞋垫、纳鞋底、剪裁衣服、缝制棉袄等等。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台缝纫机,好像是敦煌牌的。下午我放学回来,一进大门就听到堂屋里母亲踩缝纫机做衣服的声音。一窗清明的阳光,罩着母亲坐在缝纫机旁的身影,母亲低头做着衣服,娴静而温暖。
白天母亲比较忙,晚上大家吃完饭,母亲收拾完锅碗天就黑了。我们都睡下以后,母亲才在灯下搓麻绳或纳鞋底。母亲什么时候睡,我们并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冬天好冷啊,门窗透风,屋檐下挂着一个个冰棱。
每个凌晨,我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见母亲穿衣时手掌和棉布摩擦的沙沙声,便醒了。我闭着眼睛想,母亲的手是不是很疼,却又从未开口问过。多年以后,母亲已年老,无法再去缝制衣服,但那轻轻的摩挲之声犹然在耳,我却再没有机会问一句:娘,疼吗?
母亲的手渐渐粗糙了,她的几个孩子却因为有个手巧的妈妈而衣裤整洁。即使粗布衣服,即使打着补丁,也是样式好看,颜色搭配和谐。
母亲很会做鞋,棉鞋、单鞋、鞋垫,特别是给小孩穿的虎头鞋,都好看。记得母亲保留着很多很多的鞋样子,夹在一本厚厚的杂志里,我们一家几口人的,春夏秋冬,样样俱全。母亲抚育几个孩子的心血,我们姐弟几个一天天长大的印记,全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鞋样里。现在母亲的身体已经不能再做衣服和鞋了,母亲的宝贝鞋样也在一次次搬家的过程中丢失,这也是我们家至今的遗憾!
母亲区别于村里其他人的爱好就是看书。43年出生的她从小就经受了其他农村女孩不同的教育。姥爷很开明,没有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这在母亲姨妈都能中专毕业就能看出来。村里其他妇女闲暇时间都在打叶子牌的时候,母亲则是抱着本书看,《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名著家里都有。这也让我们姐弟几个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至今未变。
母亲也擅长做饭,各种面食,馒头、花卷、水饺和面条等等。最让我们姐弟念念不忘的,还是母亲腌制的咸菜。鲜绿的雪里红和香椿是母亲最爱腌制的小菜,也是我们几个无论跑出多远,总惦记着家的一个原因。
母亲是一个好女人,她是许许多多家居妇女中的一个,既有知识分子知性清雅的风度,又有劳动妇女勤劳吃苦的本分。母爱是一种酒,饮了就化作相思,愿母亲快乐健康长寿!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32235/9810d50be9f4c5d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