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
0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

0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

作者: 不正经的笨笨笨笨呐 | 来源:发表于2021-03-12 19:19 被阅读0次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德才能之人,使百姓不因此相争。

不以难得稀有之物为珍宝,使百姓不因此而做偷盗之事。

不炫耀能引发欲望的财物,使民心不为此受到迷乱。

所以圣人治理政事,

会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其温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心,强健其筋骨体魄,

使百姓无奸巧之心,无非分之想,内心纯净淡泊,

使那些争名夺利的“智巧”之人不敢为非作歹。

所以圣人治世,按照“无为”的原则来做事,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解读心得】

1.老子认为,只有净化人的心灵,减少心中的欲望,让心宁静淡泊,才能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圣人之治,才能达到淳朴民风和盛世之治。这里的“不尚贤”,使民心“无知”,是指举国之人都贤德,都有智识,不需要尚贤,从而避免了乱世不得不尚贤,不得不推重智识的情形。

无知无欲意思不是真的无知没有欲望,而是无奸巧之心,无非分之想,每个人都有智识,有点共产主义的意味

2.如果百姓都安分守己,安于现状,社会一派和谐祥和,那么一定是太平盛世,百姓宁静淡泊,安于现世的生活,那么社会一定是公平的太平盛世;如果民心思乱,人心浮躁,盗贼蜂起,群雄作乱,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不公平的乱世。

3.一个人只有内心纯净、宁静、淡泊,才能不被欲望迷乱,减少争名夺利而带来的浮躁和苦恼。

4.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生命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而又宁静充实的状态,这是最理想的。

5.从某种角度说,人只有回归简单,返朴归真,抱道守一,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解放。这并非老子的消极观念,而实在是他体认大道之后的真知灼见。

相关文章

  • 【经书】道德经3(治国理政)

    一、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断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 摘录|《道德经》第三章节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英译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Not to build Halls of Fa...

  • 道德经(七)> 不上贤

    不上①贤②,使民不争;不贵③难得之货④,使民不为盗;不见⑤可欲,使民不乱。 【注释】 ①上:动词,同“尚”,即崇尚...

  • 《道德经》新注(第三章)原创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在此处将“民争”,“民盗”,“民乱”的原...

  • 道德经新解03章无为之治

    03章 无为之治 ☞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贤:标榜贤良,崇尚...

  • 03章 无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尚贤”是专制社...

  •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通解

    【原文】 不尚①贤,使民不争;不贵②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③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④圣人之治,虚...

  • 心观《道德经》第三章

    原创: 明空如月 明空禅心 [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

  • 心读《老子》|3.不执着,亦不对抗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nz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