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美孩子,从一言一行开始
1.认识自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目知"。自知的人就能够很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客观地评价目己,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
2.心理学家们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儿童正处于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通过外界对他的评价来认知自己。
3.对家长夸奖孩子的建议。
(1)不能将“夸奖”当成孩子前进的动力。
夸。奖孩子一定要在事后,而不要在事前。
(2)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夸奖还是赞美,是真心的赞赏而不是虚假的敷衍。
(3)夸奖必须是具体的,要用平实的语言来描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不要用“你真棒”这样泛泛的语言来夸奖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30615/af53c35eebcd5dd4.jpg)
二、发自内心的表扬才是有效的激励
1.父母要抓住孩子的长处,并且加以肯定和表杨,才能够将真正的自信植入孩子心灵的深处。
2.美国心理学家里维斯博士认为,赞扬应当在孩子完成某一个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行为时进行,而且要恰如其分。
3.对家长的建议。
(1)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表扬他的理由,也就是说,父母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明白哪些行为是好行为,也就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2)要针对孩子的个性进行适度的表扬,对那性格很内向、个性很懦弱、能力也有很大不足的孩子,要多表扬才能够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反之,对那些虚荣心很强、态度又很傲慢的孩子,就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的手段。
(3)表扬不仅仅要看结果,更要看到过程。比如,孩子好心办了坏事。一定要对孩子的“好心”提出表扬,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要如何改进,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表扬要适度,多了孩子会烦
1.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作“超限效应”,
通俗的解释就是:当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过强或者过长的前提下,就会调动起“自我保护”的本能,出现明显的逃避倾向。
表扬孩子虽然是好事,但是也要适时适量,不要夸大其词。
2.给孩子的奖励要适当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发现: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对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有可能减少他对这项活动的兴趣。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德西定律”。
父母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说在家人或者是在亲友面前表扬他们,这样可以使他们产生荣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