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声说话与大嗓门,哪个更有效
1.当交谈双方的情绪处于紧张和敌对时,一方的低声也有助于降低对方的音量,从而缓解双方的对立状态。这就是心理学中的“低声效应”。
这种效应给家庭教育的启示其实就是:有理不在声高。
2.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使用较低的声音要比使用较高的声音更好,而且越是批评、呵斥的话题,就越应该用低于平时的声调来讲。
3.在家庭教育中,降低声调、压低声音的讲话方式有很多好处。
(1)从物理学的意义上来讲,,一方用低声讲话,对方就必须要集中精力才能听清。
(2)洪亮的声音一般是用来面向公众的;而小声说话则突出强调了这是两个人之间的谈话,不涉及其他人,是针对个人私下里讲的话,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种“促膝长谈”的良好气氛。
(3)低声讲话给人的感觉是“理性”的表述,而不是感情的宣泄。
低声讲话可以让听话的人感到你是理智的,从而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同时也促使听话的人保持理智。
(4)用不同于平日说话的低声来跟孩子交谈,其实也是在暗示孩子:现在爸爸妈妈的态度是异乎寻常的郑重,你一定要认真听才可以。
总之,低平的声音、沉稳的语调,能够促使对方认真倾听你的谈话,至少可以防止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与孩子竞相拔高声音,使矛盾升级。
二、南风效应:温暖的沟通法最得孩子心
1.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试,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它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于是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2.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
在教育孩子时,如果你总是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体罚,就会令你的孩子把“大衣裹得更紧”;而如果你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那么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孩子“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议:实行温情教育,多点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的能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三、教育不粗暴,说服有技巧
1.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并给予赞美。
2.家长在说服孩子时,不妨用“放大镜”观察孩子言行中的闪光点,给孩子一个超过事实的美名,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找回自信,进而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家长的劝说,学会自律。
3.心理学中有一个“欧弗斯托原厕”,指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利用巧妙的说辞,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你的提议。
4.说服技巧。
(1)想要说服孩子,家长就不要总是急于发表你的看法,不妨先听孩子把他想说的话说完,然后你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多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过分控制。
(2)任何时候只要有可能,就多给孩子一些选择。
(3)要想让孩子不加抵抗地改变主意,你就要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超限效应:说教切忌唠唠叨叨
1.心理学上,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而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
由于人的这个特征,在受到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时,会使人的心理极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情绪。
这种心理现象就叫作“超限效应”。
2.“超限效应”提醒家长们:人的心理对任何刺激通常都会有一个承受的极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3.当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记住:孩子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
4.表扬也同样存在着“超限效应”。表扬太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哄自己,名义上是表扬,实际上是在提醒他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要多注意。
5.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甚至只是平时的教育,父母都应该掌握好“度”。任何事情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
所以只有掌握好火候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