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师在我的成绩后打上一个红勾,伴随我许多年的跑步噩梦,也彻底结束了。
末伏即将过去,秋高气爽的北京,是户外跑的好时节。尽管配速只能在7-8左右,但如今我也是能一口气跑五公里的跑步选手,回忆起大学里如噩梦般的800米体育考试,恍如昨日。
从小到大,在南方小城女孩子普遍身高无法突破一米六的大环境里,一米七的我从初中开始就格外瞩目。军训的排头兵,周一的升旗手、游行的仪仗队、表演的吹哨手,班里女孩子抛头露面的活儿几乎全由我一人包揽。
后来学校开始大力发展体育教育,我又一次首当其冲被抓了壮丁。可这次与以往不同,多少有点艺术细胞在身,还能应付文艺工种,但对于毫无体育特长的我,结局惨不忍睹。
仰卧起坐一分钟做一个,台阶跳超不过三级,立定跳远还跳不过身高,打篮球投出三不沾,踢足球摔成狗啃屎,这些魔幻的运动打击仍旧无法撼动“一米七的女孩子总该体育很好”这个信条。
直到一次校运会4x100米往返接力跑,我在使出全力狂奔时,左脚绊右脚摔倒,整个下巴和侧脸差点毁容后,老师和爸妈才觉得,我不是块体育的料。
所以初高中这段可怕的校园运动阴影,让我在进大学就决定远离一切体育运动。
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已经将体育课程拔到与必修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换句话说,考不过统考四级,还能凑个校内四级毕业,但如果800米考不过,可能真的要延毕了。
于是在舍友的鼓励下,我重新站在熟悉又陌生的操场跑道上,尽管做了强大的心理建设,在身体因为奔跑而出现缺氧和急促呼吸时,恐惧还是排山倒海般袭来,还没跑够第一圈,我就倒在护栏边,头晕目眩地哇哇吐起来。
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平复几日后,舍友将我拉入了一个课后户外跑爱好群,如果绕圈跑让我觉得压抑痛苦,不如换个方式,尝试在轻松的自然环境中跑步,也许就能克服心理障碍了。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加入这个群并坚持一年课后户外跑,是我大学里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群里结伴跑步的伙伴,有跟我一样跑两步就喘成蒸汽机的菜鸟,有不断坚持成长后来居上的佼佼者,还有隐匿在人海里拿过半马全马奖的高手。
大家没有包袱,起点一致,从新教学楼广场出发,沿着两旁都是高大香樟树的道路,一直跑到最南端的植物园,然后在植物园的草坪上休整片刻,再原路返回。
一来一回三公里的路程,我从起初数不清断断续续停下来的休息次数,到后面可以迈开腿轻松跑完,用了整整一个夏天。
那个夏天,香樟树在烈日下散发着风油精一样的味道,比食指还大的蝉在头顶嘶哑长鸣,我身上印着don't give up的白色运动T恤,在热风中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三毛说,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直面它。再次回到跑道上时,是体育结课最后一场考试。
心理上的害怕让我跑完第一圈时开始出现轻微眩晕,但长时间的训练早已让身体形成记忆,随着深呼吸注入更多氧气,我开始克服不适进入状态。区区800米,还没开始喘,就已经结束了。
成绩虽不算高,但也足够合格拿到绩点。
随着老师在我的成绩后打上一个红勾,伴随我许多年的跑步噩梦,也彻底结束了。
今天的跑步,已如一日三餐家常便饭般自然,偶尔与仙贝谈及那段一跑步就吐的噩梦,他还会一脸诧异,不可置信。
其实,有时连我自己也想不明白,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恐惧又是怎样驱散的,可能只有那个夏天的香樟与蝉鸣,才知道真相吧!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