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的过程就是“扔”得过程,就是下定决心“不讲”的过程。三五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好课,应该像这样,似乎无心点燃,举重若轻。
2.“有意思”的课堂教学,要不断把学生推到文字的“悬崖峭壁”面前,让他们不断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要不断地设置两难处境,让阅读介入学生的生活。
3.科尔伯格说:让他们产生两难处境,让他们的灵魂颤抖。每一个选择都是挣扎,都是冒险都是精神生命的参与。唯有这样,师生生命才能产生共振,才能获得高峰体验。那就是教育的极致,也是生命的大美。
4.和学生“艰难地对话”一直是我的追求目标,过于流畅的对话等于没有对话,师生都不会得到发展。
5.小说很长,一节课40分钟,如果处处都要讲到,最后是到处砸坑,一个洞也没有挖成。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深挖洞”的教学。弄准一两个点深深地挖下去,由彼及彼,牵扯全篇。
6.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交响乐,它的节奏是变化着的:有时候轻柔,有时候激烈;有时候深情,有时候直白;有时候是疾风暴雨,有时候是潺潺流水……总之,一堂课好比一篇文章,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要呈现“变化"之美。
7.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带着阅读的渴望出课堂,这样的教学善莫大焉!
8.文本是一条长街,教学的目的也许就是:点亮这条街上一盏又一盏的灯,而不是,非要数清楚街上的每一块石头。
9.长文短教了,难文简教了。在紧要处咬文嚼字,敲打咀嚼,并不肤浅。诵读很充分,很动情。没有刻意拔高鲁迅的形象。学生学得比较实在,师生的感情也很真挚。
10.诗歌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的情感之泉;诗歌是一双灿烂了联想与想象的青春翅膀;诗歌是一个锤炼丁千年依旧不朽的语言之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