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养、教育的道路上,父母、老师的情绪若是不稳定、语气急促而带着怒气、过多的规则限制,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内在的情绪纷杂,容易形成情绪的黑洞,呈现好动无法专注的状况。
然而情绪的稳定,语气的平稳,不是透过压抑而来,而是透过对自己的接纳与觉知,来逐步改变。
——以前,父母生养孩子较多,即使严厉也无暇管控,孩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较亲近,情绪与感官得以释放。
——父母的应对方式,常决定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内在,那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之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不在意。
——我们和孩子一样,不会一下子就学会的。也请妈妈将自己当个孩子一般,先学着接纳与关怀自己。
——内心充满恐惧,学习就不会专注,反而容易分心。
不专注的孩子通常都是因为内在情绪纷乱,最常见的情绪表现是浮躁、烦闷、生气、难过、紧张与不安,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害怕。
——在恐惧中长大的人,在既定轨道中长成,创造力也易受局限,一旦生活的轨道改变,恐惧的影响力就出现了。尤其所谓的“乖乖牌”(听话的小孩)。
大部分的乖乖牌,因为一路顺利,功课好、品行佳而平安成长,但是也少了探索与尝试的空间,在受到外界变化、失落、未满足期待等方面的冲击时,更容易陷入焦虑、紧张、深深的恐惧中。
——我以为,如果教育者能提供一种界限分明,清楚而简约的规则,并以安稳的态度,给予宽阔的包容,也能让孩子负起责任,让他产生勇气,而不是产生恐惧。这是我期待的教育模式。
——带领好动孩子的经验,是安定他们的内在,让他们体验更稳定的应对方式,并梳理他们被愤怒、难过、焦虑与浮躁阻碍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