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野兽组织的“心灵自由写作群”,是2017年的开门赞。月末,虽未践诺如约完成22篇,但已发布的文却意外收获了一些阅读数、粉丝、专题发表以及打赏。今天想说简书一月龄后思考阅读数和相应度的收获,与群友共勉。
每个人写作的出发点不同,写作是很多人的疗愈,写完就直接高潮了,粉丝及赞赏都是额外的。有时候这些自嗨也很能圈粉,比如对日常生活的白描就足以唤起他人内心深处真挚淳朴的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各种读书笔记,人生感悟,诗情画意的随笔,可以发人深思,可以心旷神怡,都属于值得“浪费时间”的美好事物。
我个人偏向于,无助益,无文章。一直信奉“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说出口的话不能带来正面积极的效应,就闭嘴。现在拓展到写作上,也倾向于输出有可能启发别人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经受过检验且容易实操的东西,包括我运用后获益的,见证了他人运用后获益的,以及来自于各派导师言传身教的,越具备普适性,越容易立即上手,越理想。文风也偏向于惜墨如金,精炼务实,一是风花雪月确实不是我所长,二是响应罗胖岁末的演讲。要铭记这个时代,观众的时间消耗跟金钱一样要紧,让读者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价值是绝对竞争力。这就好比,看英剧美剧比看国产剧过瘾,乃是因为前者剧情紧凑信息量大,详见知乎答友蛋腾统计的两剧(左美右中)10分钟以内传达的信息量:
一个看后难忘,切中要害但又接地气的标题很重要,如果能带点逗比网络关键词更容易收获各个年龄段的粉丝,让人一见就手贱想打开。作为一枚假装有内涵的专业逗比,我关注的各种深刻的公号里,还夹了一个专门收集各种无节操搞笑微博的“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紧跟时代步伐不至被零零后当成老奶奶多么重要,还曾经靠这个成功忽悠过十几岁的孩子。罗胖说,未来的职业有两类,一是帮助别人节省时间,二是帮助别人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让标题飞起来,也算是帮助大家“浪费时间”在有趣美好的事情上吧。
别忘记online和offline的转合。我问询和观察过几个经常收获阅读、打赏的平常人(大咖们咱们不比),人家线下就圈得一手好粉,比方说成功维护着自己的群组,是群领袖,或者有某方面的受众。线下经常助人,或者引领他人,所积累的德行一并带入到了线上。所以我们看到的粉丝和打赏,是作者日常付出的总和的回馈。关注度也许并不是很多作者关心的,但假如热切的关心着它,不妨线上线下整合起来,在我看来这恰恰符合了胡因梦老师所提倡的“实修”,如能真切的帮助到身边人,善莫大焉。
除了自嗨,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分享可以在哪个机缘下激发点亮了哪颗灵魂,所以为何不花费一点点力气,播撒一下你的智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