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智慧
在父母成长营的线下沙龙现场,有位妈妈非常着急地抢问了一个问题:“老师,我的孩子现在手机成瘾,每天回来就要玩手机,主要是玩游戏,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和他讲,收掉的话就会哭闹,然后家里就不得安宁了,他的爷爷奶奶也比较溺爱孩子,偷偷给他玩手机。”这位妈妈提问之后,全场许多父母点头表示也有同感,就是程度大小不一样,有的孩子玩的时间短一些,有的不太入迷,多多少少都会玩。
我首先告诉这位焦急的妈妈,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在早期没有很好引导使用电子设备的结果,孩子也是受害者,但他自己当然感觉不到这是在受害,只会一味沉浸在其中不可自拔,知道后续会严重影响学业,但到那时已经悔之晚矣。
那么,年轻的爸爸妈妈该怎么让孩子认识手机、平板电脑等物品,合理使用而不成瘾呢?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但只要爸爸妈妈用心,还是可以解决的。
坚决禁止行不行?
有的父母说既然手机危害那么多,坚决禁止行不行?实际上到了现在,各种智能设备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禁止是不太可能的,也做不到,家里禁止了,到了其他地方也会有的,不能让孩子生活在真空里,将来他会不适应。
不能隔离智能设备,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约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包括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长度、什么时间段可以使用,使用智能设备必须有父母陪伴等等,每个家庭都可以制定不一样的手机使用规则,相当于家庭立法,大家也要一起遵守,例如晚餐时间不允许刷手机,父母要陪孩子一起晚餐,专心享受这段温馨时光。制定了规则,大家就要做到,不能打破,在父母的示范下面,孩子会很快就会熟悉并正确使用这套规则,这样的孩子将来既不会迷恋网络,也不会对网络陌生。
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余暇生活要给与更多关心,空下来就陪着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例如手工、阅读、观察大自然环境等等,而不是让孩子无事可做,那样很容易从手机里寻找替代的感觉。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观看网络内容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控制,在国外有一些分级机制,在源头上调控内容的分发,国内目前缺乏这种内容分级机制,需要父母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孩子的网络阅读趋势。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坐在圈椅里还不会走路的婴儿,都会长时间捧着手机,津津有味的观看,你要中途拿掉手机,一定会哇哇大哭以示抗议,然后爷爷奶奶又从孩子爸爸妈妈手里抢下手机递给孩子,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已经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不当干预,会让孩子形成手机依赖症,只图一时带孩子的省力(有了手机,孩子不吵不闹,自己在那里玩半天都可以),将来却是要后悔的。
许多父母也知道孩子长期玩手机不利于孩子成长,但真正轮到自己孩子头上,却有很困惑,好像还是延续怎么省力怎么来的套路,那样子对孩子是最有伤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