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武汉一位留学归国博士在防疫中心里阅读书籍的一篇报道让这座被恐惧笼罩下的武汉有了一丝曙光。身处逆境,却仍然相信“读书是一种力量”。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要渲染什么读书品格,而是告诉大家:当你不知道怎么面对人生时,无论你多么焦虑、恐惧,有一种方式恰恰能让你浮躁的心归于平静。那就是——知识。
前两年,董卿主持的一档节目《朗读者》在文学爱好者中备受瞩目。一档摘取书信中段落进行朗读演绎的节目却令很多观众动容,或为文中人物的痛苦无奈而叹息甚至流泪,或为文中人物感受到的小确幸而面带微笑......人是有共鸣的,尤其是我们家庭观念浓厚的中国。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介绍这档节目给大家去看,而是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朗读者》(又译为《生死朗读》)。
汉娜与迈克尔的相遇纯属偶然。
15岁的迈克尔因“猩红热”引起的呕吐碰巧被路过的汉娜发现。汉娜给予了他帮助:清理呕吐物和用冷水拍打他的面部帮他进行物理降温。
稍作休息有些好转的迈克尔回家隔离治疗一段时间康复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那位施予援手的女人道谢。
迈克尔找到了汉娜,带去了一束花。确实,花是最能表达谢意的介物,任何人都适合。
按理说,故事在这里就应该结束。可剧情却不是这样的。
因为,康复后的迈克尔已经16岁了。
为什么偏偏是16岁?这又有什么涵义呢?
我们知道,16岁是一个人性萌芽阶段。半只脚刚踏进成年世界的迈克尔,被一个成熟的女性的关怀所吸引,况且那位女性又与周遭女性不一样,充满着神秘感。这神秘感让他开始深陷其中......
“The notion of secrecy is central to Western literature.You may say the whole idea of character holding specific Information...Which, for various reasons...sometimes perverse,sometimes movie.they are determined not to disclose.”
“西方文学的核心在于保密的观念。可以说人物性格整个建立在人们之间未能公开的某些信息之上,其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或卑劣,或高尚。以致于人们决心守口如瓶。”
神秘的女人确实充满魅力。就像蒙娜丽莎的笑容一般,读不懂时,就越想去探究背后的秘密。我们如此,迈克尔亦如此。
难道他们就这样过着两个人的世界,直至某一天汉娜的那层神秘面纱被风掀起、刮走吗?
可故事并非如此。
一日,当两人正准备鱼水之欢时,汉娜问迈克尔有带书不?让迈克尔朗读给她听。
迈克尔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段,汉娜陶醉其中......
汉娜:You’re good at it,aren’t you?
迈克尔:Good at what?
汉娜:Reading.What’s funny?
迈克尔:I didn't think I was good at anything.
这些许告诉我们:在两性关系之中,对对方能力的赞许与肯定,会让对方感到满足和爱意。
迈克尔得到钟意之人汉娜的称赞,让其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如手球比赛中,发挥得格外出色。
而汉娜,自聆听迈克尔给她朗读书籍起,越来越渴望知识的力量,从开始的偶尔兴起的聆听,变成要求迈克尔给她朗读,她时而为故事里的人所经历的苦难而痛哭,时而为经历的快乐而高兴......她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的人,与他们一同去经历故事里的一切。
汉娜:Do you have a book?
迈克尔:Yes, I have.I took one with me this morning.
汉娜:What is it?
迈克尔:The Odyssey,by Homer.
汉娜:What’s Homer?
迈克尔:A journey.He sets out on a journey.
汉娜:Good.
在那个绚烂的夏天,迈克尔邀约汉娜一起郊游,一起开启他们的旅程。
笑靥如花的倆人骑着单车,暖风拂过他们的发丝,两旁绿黄的野草不经他们的风情,也不谙他们之间的情愫。
途经一座教堂,唱诗班在吟唱着赞歌,汉娜寻着声音在里面安静坐着聆听。或许是被孩童真诚的歌声感动,抑或现在所经历的很美好,她潸然泪下。
可是,美好的事物面前则是悲伤的伏笔。
因工作表现出色的汉娜听到上司传达晋升她为办公室文员的通知时,她退怯了。
为什么她会退怯?或许可以从这部电影的片名知悉,她...不识字,离不开同文字打交道的文员,这是她隐藏的痛。
而之前那美好的一切,在她和迈克尔的一次争吵后,以她的离开而终止了。
当迈克尔回到他们曾经一起叛逆过的公寓时,只留下空荡的房间,还有满是她气味的床垫......
许久后,就读于大学法学院的迈克尔,在一次随着教授去旁听庭审中,发现了她。他在旁听席,而她坐在法庭的正中央,接受着这个世界的审讯。
原来,汉娜曾经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为纳粹德国服务过。这就是汉娜的神秘面纱吗?是吧,可我觉得,这个只是面纱表面的那层皮,因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何处没有活得像蝼蚁般的人存在?
在这里,我不讨论那个时代的对或错,但想向大家分享一个电影中的观点:
“Societies think they operate by something called morality,but they don’t.They operate by something called law.”
......
“To prove mired, you have to prove intent.That’s the law.”
“That question is never was it wrong,but was it legal.And not by our laws,no.”
“By the laws at the time.”
“社会以为自己是靠道德维系的,其实不对。维系社会的是法律。”
......
“为了证实谋杀,必须先核定意图。这就是法律。”
“问题从来不是对与错,而在于是否合法。而且所依据的并非我们的法律。”
“而是事发当时的法律。”
当然,汉娜在面对审讯她所犯下的罪行时,她的一句反问让我深思:
“Well,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那换了你怎么做?”
但是可怕的不是她的罪行,而是,在她实话实说招供一切行为的时候,她曾经共事的同伴们,把她指认成整个行为的领导者。而她,为了隐瞒她不识字的真相,面对指认是行动方案的主要策划者和撰写者时,她妥协了。
而这一切,被迈克尔看在了眼里,他联想到过往的种种痕迹,发现汉娜她在隐瞒,并且为了隐瞒她不识字的真相,她宁愿扛下最重的罪行。
被收监的汉娜收到了接见的通知,她知道,是迈克尔来见她了。她在接见室等着他,等着那个孩子。
可是,迈克尔却临阵逃脱了......汉娜并没有等到那个孩子。
我,作为一个观影者,怒其不争。难道“文盲”这个标签真的抵得过终身监禁带来的痛苦吗?
对,迈克尔知道真相,他会道出真相。
可事实是,迈克尔没有这么做......
其实,爱是什么呢?世俗的眼光真的能让人望而生畏?
......
十几年后,那个孩子已中年,经历了“结婚”、“生子”、“离婚”。
十六岁那个夏季所经历的种种,时常提醒着他:汉娜,现在如何?
那该以什么方式问候她呢?见面?还是书信?
不,当年都没有敢去见,如今他怎么敢去见到苍老的汉娜?那书信更不行了,因为,汉娜是文盲,她,不识字。
那,就用一种她喜欢的方式,给她朗读书籍吧。
迈克尔一遍遍测试着录音机,反复确认磁带里是否留下了他声音的印记。然后,从荷马的《奥德赛》录起,把这一切寄给狱中的汉娜。
十几年,活在狱中的汉娜已经麻木,她觉得这辈子或许也就这样了。监狱,是她这一生的归宿。从那年接见室静候却不见他开始......
直至某日,她收到了一个神秘人给她寄来的录音带。
当她打开磁带机那一刻,熟悉的声音响起的那一刻,她慌张了,手忙脚乱地关掉了磁带机。可是,她怎么可能会就此关掉?因为,这是她等待许久的声音呀!
汉娜燃起了希望,她一边听着磁带,一边一个个字的辨别书上的文字,直至有一天,她开始写信,寄给迈克尔。
一封封信的写,一封封信的寄给迈克尔。可是,她始终没有收到迈克尔的回信。
就这样过了几年。汉娜要出狱了。她终于要出狱了。
狱长给迈克尔致电,迈克尔去见了汉娜。
两个人,一个中年如今已白发苍苍,一个孩子如今脸庞也有了岁月痕迹。
狱中安静的饭堂,他们面对面坐着,没有嘘寒问暖,倆人仅仅在说汉娜出狱后该怎么生活。迈克尔帮汉娜规划的生活。
这就是汉娜想要的吗?汉娜能适应新时代下的社会吗?
答案是:不。
那汉娜会怎么样?拒绝?
答案是:没有拒绝。
那汉娜会怎么样?
答案是,答案是......她,选择在狱中,了却她的余生。
我不明白汉娜为什么要了却她的余生?她不是要跟迈克尔在一起吗?岁月能阻隔得了倆人相见,但是,迈克尔最终不还是来见她了吗?
而这一切,答案或许就在影片中:当迈克尔进入汉娜生活的狱室时,看到桌子左边的那篇手抄文,就给出了答案——“The lady with the little dog”
汉娜,她向往的生活,已经错过了许多年,而且是错过后,就再也回不去的那些年。
影片结尾,迈克尔遵循汉娜的遗愿,找到了当年指证她罪行的犹太女孩,把剩余的储蓄7000马克交给她。
犹太女孩也已变老,即使时隔20多年,但是当年的纳粹对她的伤害始终是忘不掉的,确实,对于犹太人而言,这黑暗始终是无法忘掉的。犹太女人拒绝接受道歉以及汉娜留给她的储蓄,仅仅留下了那个装着钱的罐子。因为当年犹太女人也有一个类似的,那个装满了美好的记忆,以此来代替。
迈克尔最终将汉娜的7000马克拿去帮助犹太人文盲。
迈克尔:“I was thinking about and organization to encourage literacy.”影片的最后,迈克尔带着他的女儿,去到当年他和汉娜一起郊游经过的小教堂,而汉娜就埋葬在教堂旁边的墓园里。
......
迈克尔:“Shall I do it in Hanna’s name?”
犹太女人:“As you think fit.”
这部电影具体讲述什么?
或许,当你去观影后,会明白。
可能是知识。
也可能是爱。
是战争给人的反思。
抑或是关于一个人性的法律问题。
当然,我体会最深刻的是:知识的重要性。
如果汉娜不是文盲?
那故事会是怎样的呢?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