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领导和员工是“相恨相杀”的关系,毕竟他们花钱买断了我们的时间,在可利用时间内领导要最大化榨取我们的劳动成果。渐渐地,员工会躲在背后,讲领导的八卦、唠领导的坏话。
领导出钱,你出力,其实这很公平,不要觉得自己吃亏了。与领导之间少一点格格不入,多一点交流,有可能他的几句话就能一针见血地解答你的困惑,让你成长值嗖嗖上涨。
现在单位发展的理念都是共同成长,那种只讲雇佣,不讲感情的领导方式已经过时。好的领导已经开始关注员工的成长情况,让你感觉到一直都在进步,让你有归属感。这样才能踏实地留下你。
我曾经的一位领导,拥有一所名牌大学的高学历,平时非常爱看书,善于思考。在他接管我们部门的时候,就会要求我们每周要读书,大家轮流推荐自己觉得好看的书,并用专门的时间分享读书心得,然后部门从推荐的书里选择合适的书,集体为大家采购。
那时大家的工作已经十分繁忙,但是他还是坚持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做读书会。他本人的读书量也是大的惊人,经常看见他下单买书,桌上的书每隔几天就换一本。
他低调谦和,不同于一般领导“杀伐决断”时的刚毅,但是他做的每个决定都能见到“创新”的踪迹,我想这和他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以及深度思考有着很大的关系。
领导给予极大的空间让我们成长,这也让我知道在职场中成长的重要性。时间不能决定一切。很多人在职场里干十年以上,就被一声“前辈”叫晕了头,以为自己经验了得。但如果一个新人刚工作一年左右也能胜任你的工作,你就要好好思考这些年你都干了啥。
成长是每时每刻的,不安、恐惧、压力都能激发你的潜能,去努力成长。有时候我也会在自己已能驾驭的工作内容上再次追求极致,逼迫自己努力接近完美。追求极致的做法,会让我看清之前遗失的细节,伴随这些细节的处理,我就又理清了很多头绪,再次获得了成长。
有位领导看见我这段时间乐呵呵的(因为岗位变了,我工作强度明显比原先少了很多,人就会更放松些),领导可能想了解我的职业规划,就找我聊天,看见我坦诚地一一回答他的提问,领导也变得热心起来。领导怕我太安于现状,他希望我眼光不仅仅放在部门,放在单位。也要多和单位外的人接触,扩大自己的交友圈,掌握更多信息源,这样使得自己不会很封闭,也不会看起来沾沾自喜。
我自己也意识到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很多信息的获取不仅仅是来自单位,更多地是源于外部的刺激和引导。我自己平时虽然也有意识地多去获取信息,但是远远不够。领导在肯定我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多次和我提及到扩大圈子一事,领导的善意让我知道掌握信息源的重要性,决不能马虎。
就像意识到饮食很重要和意识到饮食关乎健康所以很重要完全是不同的重视程度一样。
当然,我也们经常会在同事的闲聊中听到对某位领导的评价,通常这样的评价都不太好。我们自己也会形成这个领导人品不好的印象,因而产生对这个领导的误解。
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对一位领导存在偏见。“破冰”的那一天也是源于一次聊天,源于他对我们工作岗位的想法。那天他说了很多,但是他说到的两点让我对他十分尊敬。
第一点他谈及各个部门之间会存在信息壁垒,本单位人给本单位人使点“小跘子”,导致部门之间心不齐,信息数据不共享,互相不协作,他希望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也能有整体观、全局观,积极与其他部门多沟通、多化解,光是“内斗”就能把一个单位活活耗死,根本就轮不到社会来检测你单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点他说到他自己的自我要求。无论工作在忙,他都坚持全面打扫办公室一周两次(当时听到这,我只能捂脸了)。无论手上有多少文字工作要做,有多少事务要处理,有多少会要开,坚持每周去工作一线两个半天,坚持做好服务。
当时他说到这,我有点被震撼到了。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也没有打卡这一说。他之所以这么做,源自于对工作的热爱,这和混日子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总结
书、文章等能传递知识的事物目前是低成本、高价值的成长利器,请大家且用且珍惜。因为以后可能会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价值。
工作年限不代表任何,个人成长才是关键。同样的工作内容也要追求极致做好,超越之前的自己才能获得成长。
扩大社交圈,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源。
可以成为部门之间调和的润滑剂,不要担心吃力不讨好。部门好,单位好,你才会好。
对待喜爱的工作一定会有自我要求。那是你热爱情怀、自律精神的投射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