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档关于母女话题的探讨。
说在女性成为妈妈以后,会出现母性或是妻性,哪个多一点的问题。
甚而至于,作为家长来说,对小孩控制欲的问题。
回忆自己成为妈妈的历史,年轻时,传统的文化教育我们,
在作为18周岁以后的成年人,我们先要学会爱自己。
这也就是说,先塑造自己能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
但是有时候这个时间很长,
前两天写陆小曼的时候,简友给的评论,陆小曼还是只爱自己,
其实,我觉得她一直都在塑造独立完整的人格,但因为传统文化的原因,最终她也没能成为经济独立的女性,
也许就这一块,她也没能完成独立人格的塑造,
言归正传,我们都得学会自己爱自己,然后才是爱别人。
至于前面提高的妻性比较重,说明爱自己的成份多一点,原本嫁为人妻,是从爱自己学会怎么去爱别人。
当然,夫妻之间是人格平等的,两个人之间不可能有50%均沾的平等,总有哪一个爱对方多一点。
当你成为母亲以后,如果你很爱孩子,那么你就会增加母性的成份,减少妻性的成份。
这也就是长久以来,我怎么都不能理解,身边的有些同事明明已经做了母亲,很多事情却还是娇生惯养的那一种,
或者家里的小孩子的事情,她从来都不用操心,过得很潇洒的存在。
而我,学会母性思考,也是在我母亲身上。
小时候,不理解母亲,总认为她身上有一种忍辱负重,或者说明明可以让自己好过一点,可她却默默承受。
直到自己成为母亲,看到母亲帮我照顾小孩时的那个点,我才真正明白母亲。
才明白母亲这么些年来的性格使然,
母爱很伟大,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人活到某个点,自己会发现自己跟母亲很像的时候,才理解了她。
昨天,带娃的日常,很多简友评论说,妈妈真辛苦,
可是我却觉得痛并快乐着。
也许人活到一定的年龄,就能明白母亲,自己也会成为母亲的样子。
很多人说到:张爱玲跟她母亲之间的纠葛。实际上她与她母亲之间我想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差,
她与她姑姑之间同样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关系那么好。
这种客观的存在,因为她是作家,所以需要文字渲染这一种情感,
才会使读者读来如此感性。
前两年张靓颖跟她母亲的互撕,
让我看到其实家事,不需要通过面子等渠道渲染。
最后我想说:妈妈,我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