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思维的“透镜”

作者: 垦读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7-02 17:47 被阅读6次
    洞悉思维的“透镜”

    Day 146

    因为一个人带孩子,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暂时中止《哲学的邀请》的深度阅读,而转而开始阅读我许久以来计划探索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留出更多时间梳理和书写。

    知道这本书,源自于郝老师在生命叙事和著作中多次涉及。起初对这种成功学类的书籍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但真正开始阅读以后,才感受到对思维方式的冲击。

    今天阅读了前言和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柯维在第一章中,以自己养育儿子以及任职咨询顾问时碰到的多种问题为引,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困境:为什么我们尝试了很多方式方法,却没有带来事情的转机和改变?究竟是什么真正左右了我们的行为及结果?

    柯维的答案是,思维方式。“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对思维方式的探讨,也恰恰是第一章节要探讨的话题——因为它对于人类效能,对于通往成功或幸福,是基本而首要的。

    一、何为思维方式?

    根据柯维的定义,思维方式,是对事物的诠释和模型,在广义上指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这里的看不是视觉,而主要涉及感知、理解和诠释,且与现实情况未必完全相符。这和阿德勒的人格观本质是相通的。柯维把它比喻成看待世界的“透镜”非常精妙——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就与这种思维方式的透镜息息相关。

    二、思维方式的作用及影响

    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塑造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在这里,柯维举了一个非常形象可观的例子来阐释。在看待同一幅画时,有人坚持自己看到了亮丽少女,而有人却坚称看到的是忧愁老妇。在这个试验中,持不同观点的人因为争执不休,都认为对方是错误的,直到指认细节时,才最终发现我们的思维方式,受限于感知,而背后,则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只有认识到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影响力,审视自己受思维方式所塑造,并去检验它,才有可能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乐于聆听和接受,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看法。

    三、两种典型思维方式

    柯维着重讨论了在论及成功时,两种典型的思维方式:品德成功论和个人魅力论。前者把成功之本归于诚信、谦逊、忠实、勇气、勤勉等优良品德,而富兰克林最典型的代表。在他的自传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在他身上所呈现了这种种美德是如何塑造他成功而传奇的一生的。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成功学领域中的个人魅力论甚嚣尘上,取代了品德成功论,认为成功缘于个人性格、形象、态度、人际等各方面的谋略和技巧。这也是目前成功学著作中最主流的一种论调。

    柯维的立场是品德成功论,因为个人魅力论的背后,是一种追求速效的成功,它过度地依赖于技巧来改变表面的行为和态度,而忽略了作为行为源头的思维方式,因为成效是有限的,也是片面而肤浅的。这让人不得不联想起当下非常流行的公号文 、鸡汤文。在取着耸人听闻的标题下面,灌输的却是如何投机取巧,获得人际中圆滑技巧和利益的文章,轻轻松松获得10W+阅读,但真正带来的,只是虚幻、不切实际的成功。

    在教育学当中,也不乏这种投机取巧的倾向,只要看看热销的教育学类书籍即可知晓。

    四、突破思维方式——思维转换

    如何思维方式果真对人的行为态度有如此坚不可摧的作用,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去突破它?柯维认为,这需要一种自己反思和审视的勇气、力量。从刚才看画像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是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

    正是思维转换,换来了科学研究的一次次打破,一次次革新。但并非每次思维转换都是积极、即时的,也有消极、缓慢的。真正关键的是,抓住原则根基。柯维认为,客观的事实就是灯塔式的原则,而不是陷入在事实不清的迷雾当中做错误的抉择。其次,循序渐进的成长和改变的原则,而非片面追求轻松迅速的实效。

    这就是柯维在章节末提出的新的思维水平——在原有思想水平的“天花板”下,我们是无法解决重大问题的。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要构建新的思维水平:“它强调以原则为足以,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走出知行合一的第一步,正是阅读意义发酵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悉思维的“透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pt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