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这是志愿者叶山说过的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
关于叶山,《人民日报》有刊登过以下文字:
身披天山雪,漫步未名湖。在美好的大学时光里,叶山这名哈萨克族青年将青春倾注于志愿服务,展现了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叶山以始终如一的奉献之心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干事创业,让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支教日记里,叶山将自己比喻成一朵浪花,浪花虽然微小,但无数奔腾的浪花却能汇成宽阔的海洋,最终凝聚起服务西部地区发展的强大力量。
之所以我会对叶山的这句话深有感触,是他的话让我回想起自己在他乡的这35年。
1987年学校毕业,根据工作的需要,被分配到了离家200公里外的南平。
当时的大中专毕业生是不需要自己去找工作的,只要你进了学校的门,毕业后,国家会按照你的专业,结合各地的工作需要给你分配工作。现在的年轻人或许都没听说过这样的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施行,主要原因是在当时的大中专学生数量很少,社会各阶层各单位各公司完全能够100%需要和消化。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基本上大家都能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再看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人又有多少呢?
优劣暂且不论,它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也正是当时的这种工作分配机制,做为毕业生的我,没有自己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的权利,服从分配对大家来说都是理所当然的,更不用说象现在那么多辞职的现象。
总之一句话,国家让你到哪你就去哪,国家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就这样,我在南平,在电信,一干就是35年。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感觉这句话说的也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