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一项技术,可以锻炼提升——《思考的技术》读书反思
思考力到底是什么?思维方式又是什么?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在考虑这两个问题。在翻看本书之前,我也大概有了一个粗浅的观点:思考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锻炼提升,思维方式其实是思考力的外在表现。大前研一先生的这本书让我对这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哪个行业最需要思考力,咨询行业肯定要位列三甲。本书的作者大前研一先生也是做管理咨询出身的,曾经在麦肯锡工作了超过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但是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逻辑思考力。事实上,大到公司老总,小至普通职员,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中,常常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可能用了各种方法能把问题解决,但是不同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效果也有天壤之别。为什么有些人面对陌生问题能够“临危不惧”给出高效的解决方法,而有些人在问题面前却手足无措呢?这之间的差别就是逻辑思考力的差别。
“思考”绝非“一时的想法”,需要反复大量的练习的。大前研一在讲述他做咨询的经验时谈到,刚加入麦肯锡的头两年中,他分析了超过两千个咨询案例。除此之外,无论是上班的路上还是零碎的闲杂时间,他都会刻意思考一些问题。正是这些大量的练习成就了大前研一先生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基于自身的时间,他可以对读者说,思考是一项技术,可以通过锻炼提升。
如何进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呢?
第一当然是大量的思维练习,可以准备一些问题放在脑海中,利用零碎的时间去思考。例如作者提到他利用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给自己一个问题,然后思考解决的方案。例如,看到车厢里的广告,就去思考,如果该公司请他去提升业绩,他该怎么做。正是基于每天大量的思考练习,在面临问题时,大概只要三分钟,他就可以把解决问题的步骤、过程全部组合起来。
第二,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麦肯锡或者现在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招聘时,会有一些很奇葩的面试题。这些面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的就是面试者的思维过程。思维训练也正是强化锻炼思维的过程,就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能得出结果远远不够,知道了结果还需要知道结果是怎么得到,推导的过程有没有逻辑错误。思维训练事实上和科学研究是一个道理,讲究探究过程的逻辑严谨。分析问题,基于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远比提供特定问题答案的能力要重要的多。
第三、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要把假设当成结论,要根据掌握的材料大胆的提出假设,基于假设去收集资料证实假设,要搜集全面的收集一手的资料。如果发现资料与假设不符,应该果断的推翻假设,重新设定,针对收集的资料,还应该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第四、不要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思考问题背后真是的原因。思维能力的强弱也体现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上,普通人很容易被问题的表现所迷惑,把表现当原因。例如银行业绩差,找原因可能是产品没有竞争优势,客户资源不好,产品没有市场等等,事实上,这些都是表象,真实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需要去思考,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判断。例如说产品没有竞争优势,如果兄弟行此类产品卖的较好,那么业绩差的原因可能不是产品原因了。思维的训练也是问题发现能力的训练,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需要从一堆表象中去挖掘。
第五、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就不是结论。这一条很有咨询特色,事实上我们训练思维能力也是为了解决问题。面对问题,如果提出一堆显而易见的结论,但无法实施,无法去解决问题,只能说明思考的不够深入。要相信,任何问题都有解决方法,如果满足于提出一堆套话,实际上无助于提高思维能力的。
因为有过做咨询的工作经验,读此书时更容易感同身受。之前工作中需要写报告,报告撰写的整体思路是陈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操作流程,取得的成效。事实上,我读了很多报告,自己也撰写了一些报告,用现在的思维去评判,那时看的和写的很多报告根本不走心,没有去思考,给出结论根本无法实施。例如,我们会提出员工数量少,或者建议进行环境整改。事实上这些结论根本不能作为解决方案,增加员工能解决问题吗?存在的问题真的是员工数量少吗?进行环境整改,需要怎么整改,整改能解决哪些问题等等,从来没有考虑过。在阅读本书时,有种被狠狠打脸的感觉,同时又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作者虽然是管理咨询出身,书的很多例子也是管理咨询方面的,但是本书的对象远不止管理咨询的从业者。事实上,任何需要面临解决问题的从业者都能从本书中汲取养料,本书探讨的思维的技术可以用在各行各业。21世纪不属于踏踏实实靠双手吃饭的时代,这是一个靠脑袋赚钱的年代。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他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世界上问题太多,需要只有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活的更好。
本书真正的精华部分集中在前两章,后半部分举了大量专业的例子,有点狗尾续貂凑字数的嫌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