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杂记」文字小事儿

作者: 简叔老魏 | 来源:发表于2020-11-12 06:12 被阅读0次

    以前,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的载体相对单一,主要靠文字。
    写文章是文人骚客的事儿,文章也被赋予了很重要的使命。
    文以载道,诗书传家。

    曹丕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总而言之,文章是大事。

    文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推敲文字,琢磨文字,对待文字很有职业精神,推敲二字的来历就是最经典的故事。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得很难很累。也正是如此推敲,才有了传唱千古的唐诗和宋词。

    后来唐诗宋词变成了小说,肯定就不能这样推敲了,两句三年得,一本书得写几十辈子。
    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不能说字字珠玑,多一字则长,减一字则短,总的说来,遣词造句还是比较精细精准的,比如四大名著,特别是红楼梦,很配得上经典俩字。
    后来,不知是文字泛滥的缘故,还是按字数计算稿酬的原因,有些小说的文字也不太精美了。

    特别是到了现在,工作汇报,学习体会,个人总结,成了每个人的必须之后,很多文章已经不太像文章了,读着很累,完全没有享受的感觉。

    这里面有文章结构布局谋篇的问题,有遣词造句文字谬误用词粗陋的问题,也有人为注水虚假空洞逻辑不通的问题,各种问题。

    有些问题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人都需要写东西,自然参差不齐,水平不一;有时一天得写好几篇东西,有时一个小时就得交稿,两句三年得,不得被领导骂死;文章千古事,没有流传千古的想法,则没有流传千古的价值,先交差再说。
    于是,就有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人人都写东西的时代,有些文章就成了文字,千古事也成了小事。

    对大部分同志来说,写的就是总结体会报告一类东西,或许文字就是小事,写了,就是按要求完成任务,也没几个看的,即使有人发现了错误和问题,一般则不会和你较真,最多一笑而已。

    对有些工作来说,特别是政府机关,还是应该高度重视文字问题,尤其是需要大范围发布的东西和提交领导和上级部门的重要东西。
    务必精准,尽量精细。

    刚开始工作时,一位老领导是搞文字出身的,多次教导我们文字无小事,对文字要求比较严格,学到很多东西。

    记得有一次,某校印了一批招生简章,其中有市领导的照片,照片下面的注释是某某市副书记到学校视察工作。我们都没发现什么问题,领导粗粗浏览一下,马上指出了这个问题,说至少落下了一个字,必须是市委副书记。
    特别提醒我们,以后文章涉及领导的姓名、职务和排序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出问题。有些领导也许不太在意,有些领导很重视。
    因为最后还要送交副书记审定,只好重印了一遍。

    有些老科长眼也很毒。科里小伙子起草了个应急预案,我看着也没文字错误,到了科长那里,还是点出了问题。
    你说下属单位发生事故后要立即上报,留的上报电话是座机,事故一定在上班时间发生?晚上出事怎么联系?人家报告时你一定在电话旁?这种电话,最好还是留手机。

    接待过兄弟单位一个考察团,之后写了个材料,准备发单位网站,到了科长那里,马上把某某市到我市考察学习某某工作改成了考察交流某某工作,说对方很可能会看到这篇东西,考察学习一词会让起对方不舒服。

    陪领导参加了个活动,领导没按我们准备的稿字讲,而是另外讲了些别的,当然比我们准备的材料更合适,站位更高,更有力度。
    同科长一起陪同活动的小伙子是个勤快人,报道领导参加活动材料活动之前早就写好了,当然领导讲话精神用的是我们准备的稿子,回来后就把材料送办公室发网站,科长知道后马上给办公室打电话要求撤回来,更换为领导实际的讲话精神,批评了小伙子一通。

    这些都是以前工作中遇上的一些与文字有关的事儿,很多事儿当时觉得不是事儿,甚至觉得领导有些吹毛求疵,现在想想,还真是些事儿。

    一些重要文字,一些关键要素,还是不能掉以轻心,随意处置。

    说到底,很多问题,是文字水平问题,更是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问题。

    当然,像我这样,随便写点儿乱七八糟给自己看,也就可以很随便无所谓了。
    还是精细一些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语杂记」文字小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os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