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亲密关系》,有几点很有感触
制造梦想的机器
(小的时候需求得不到满足,便幻想一个世界,想象自己在某个场景下多么厉害)
摘抄评论: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有成熟与否之分,是因为成熟之人懂得克服本能和欲望,会从他人角度感受世界,而幼稚之人只会一味寻求自我满足,被本能驱使。
原文:
“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往往会觉得更孤单,更不被重视。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情,从而感到绝望。这种感觉会使我们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
理解:如我们在某一方面的付出行为,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我们会觉得有些绝望。具体来说:对某个人更多付出,没有获得相应回应,容易产生更孤单,不被需要和重视。进而对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他人对自己的需求度感到怀疑,进而是一种自卑,怀疑,绝望的心态。
“孩童时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态度,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儿时绝大多数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
评论区“为人父母要精准识别孩子的归属感和被重重视的需求,在顽皮的孩子需要时,第一时间给予满足。这就要求父母要察纳雅言,观其行,知其意,懂其心,呵护孩子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感悟: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对于妹妹的教育。我总把她当做孩子,把自己当作管教的大人,觉得自己大她太多而高高在上。太多的批评斥责,不耐心的教导,导致对方越来越少的和我分享更多的事情,长久会导致距离疏远。昨天晚上她让我说出她的优点,我想了很久满脑子都是她的缺点。我对她的要求太高了,把自己做的不好的没做到的都强加在她的身上,我想这么久以来,错的最多的人或许是我,小孩子不过是渴望归属和被肯定罢了。
做法:当做朋友相处,随意畅聊夹杂教育和价值观的输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多一些肯定。多让孩子接触一些优秀的人,耳濡目染。
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加后...“当我们开始需要伴侣时,我们便在心中描画出一个梦中情人。把需求清单逐一输入制造梦想的机器后,理想伴侣的形象便完成了,且深印在我们梦想之中。”
“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加,梦中情人的蓝图自然会变得愈来愈复杂。”
感想:生活中很多人对另一半有或多或少的条条框框,这些要求很可能是吸引自己而自己没有。要求越多,说明曾经个人未被满足的需求就越多。其实我的脑海里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对另一半的要求,可能潜意识里有。跟一个人相处时,对方所吸引自己的特质正是想要的伴侣的特质。
“选定一个最符合条件的候选人,然后进行改造计划,让她变得和我的梦中情人一样”
“一旦找到有潜力满足我们需求的候选人,我们就着手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
感悟:对于这个观点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要企图去改造别人,有可能到最后,连你当初喜欢他的点也没有感觉了。而也有人认为适当的改造是为了更好的匹配对方,生活中两人不可能一成不变,共同进步和成长,尽量把对方的期望和自己的特长兴趣结合施展,不断改进为爱努力才是最好的状态。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克里斯多福 孟
“期望与要求可分为明说和暗示两种方式。暗示原因1:希望伴侣满足你的需求,但又不想表现出软弱且需求不满的样子。原因2:幻想你的理想情人会读心术,能够知道你的每个想法。”
感悟:没有谁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想要怎样直接表达,大家都是成年人猜来猜去太累。但方式和言语的表达很重要。和聪明人稍微暗示对方可能就会明白,神经大条一些的可能要说出来表达的明显一些,但说也有讲究。“如果你昨晚打电话告诉我你的周末计划,我会感谢你,因为这样我也可以为自己做点计划”(说明对方未做,表现一直等待的状态。)
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加后...“如果你是不喜欢说出口的那类人,却被迫要明讲出来,你跟可能怀疑自己的准情人可能是个瑕疵品”
“但先别放弃塑造对方的念头,很多人都具有相当高的可塑性,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他们绝对可以转变成你需要的理想情人(但是,要知道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有时候要以百年为计算单位)”
“真正有经验的浪漫情人不用思考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明说,什么时候用暗示”
思考: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何况是改造一个人。生活点滴间的言行举止也要靠耳闻目染。和另一半相处过程中自己应该是多元化的。生气抱怨撒娇温柔理解等结合版本,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对事情或者人的情绪/让对方证明他们爱我和我爱他们一样多。遇到分歧尝试一两种形式的转换,记得记录下方法和结果,以便日后所需。爱情是门学问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