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慍」新解

作者: 柯茗耀 | 来源:发表于2015-03-15 21:22 被阅读199次

《論語.學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別人不理解或者誤解我的時候,能夠不因此而不高興的人,難道不正是君子嗎?」)

信哉斯言。

在下之所以對其深納於心,並非是為看似「雞湯」的文字所感動,而是將上述「君子之風」視為「人際互動策略」而引發了有趣的思考(註:以下解讀沒有訓詁依據,僅僅為個人訴諸規範論的,邏輯自洽的解讀)——

欲有效地討論問題,是需要「公共語境」的。

若非如此,則大家均在負面情緒的控制下輸出觀點,無異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般,對問題的解決不會有任何幫助。

孔子先生說的「不要不高興」,意思是在「公共語境」被構建出來之前,克制負面情緒的輸出,至少有助於避免衝突的進一步升級,避免狀況失控。略不建議諸君將此句單純地理解為「一味地隱忍,一味地退讓。」

承上,「君子之風」並非只與「情商」有關,亦為「理性」之人際互動的「優勢策略」。

而且,「不慍」策略的一個附隨好處,是有助於在將來擴大對現有問題的緩和、消解的餘地及「可能性」。

故而,在下傾向於相信,大多數時候(統計相關性,非邏輯因果關聯)——

謙和君子之風,需要的不僅僅是「涵養」,更需具備「理性地擬定策略選項」、以理智對抗「德性路徑缺失」的實際能力。而這,是需要長時間的脩為和鍛煉的。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相关文章

  • 「人不知而不慍」新解

    《論語.學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別人不理解或者誤解我的時候,能夠不因此而不高興的人,難道...

  • 朱熹《論語集註》·學而第一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子曰:及人而樂者順而易,不知而不慍者逆而難,故惟成德者能之。 程子說學在己,人所知或不...

  • 我的偶然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很難做到“不知不慍”,故我讀《論語》是為反省自己。人便是很難做到遁世無悶,很難潛...

  • 人不知而不愠

    别人不理解自己是常态,没必要生气。 可人性偏偏就是,人不知而慍。 要真正做到人不知而不愠,需要长时间的反思,练习。...

  • 一味坊.读书会.国学篇.论语.第一期

    来自辜鸿铭《论语》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辜...

  • 论语-学而第一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子...

  • 学习是终身课题 •《论语》学而篇第一(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在生...

  • 《论语》翻译杂谈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学”的翻译。James ...

  • 记录成长•分享感受2020-12-18

    文海拾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学:学习,模仿。 习:练习...

  • 《通鉴·论语·初鉴》其四

    《通鉴·论语·初鉴》其四 引: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不知而不慍」新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hi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