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究竟是什么?

作者: 你看得见我 | 来源:发表于2014-06-16 11:53 被阅读473次

    道德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词汇。九年义务教育中,就有一门课叫做思想品德。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不能违反班规班纪,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当然,这都只是基础。我们还被要求拾金不昧,被要求扶老奶奶过马路,把摔倒的老爷爷扶起来,如果你做到了这些,其实也不会被表扬为品德高尚。

    真正品德高尚者,应该像雷锋一样,默默无闻地做好事。然后被国家用宣传机器当作道德模范来传播,这样才能做一个闪闪发亮的螺丝钉,闷声只能作大死,发不了大财,千万不能深藏功与名。

    中国古代,也教人有品德。君子要温文尔雅,一日三省吾身: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女子则要三从四德,千万别忘了为喜欢自己的人化妆。

    有人觉得,道德就像人的身高体重一样,有高低大小之分。孔子就是圣人,是千古道德标兵。秦桧陷害岳飞,就是罪人,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两者的道德素质高下立判。

    有人觉得,道德应该是一套行为规范,有些事符合道德,比如火灾中某位母亲先救出了他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被烧死了,这叫做舍己为人。有些事不符合道德,比如人民教师范跑跑地震时自己先跑了出去,没有让学生们先走。这叫做……这应该叫做没有舍己为人。

    而当我们评价某个人,某件事时,我们也常常提到道德。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坏人,常常就是指他思想道德上败坏。我们说一个人不爱国,对动物没有爱心,不听从父母的话,都容易联想到道德上的败坏。

    这么看来,道德和哈姆雷特很像,每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不妨碍学者们去研究它,这群学者就是传说中的伦理学家。

    伦理学家研究的道德,和一般人口中所说道德并非完全相同。这不意外,同样的一块石头,在专家眼里是亮度纯净度多少多少的宝石,在一般人眼里只是一块漂亮石头。但伦理学家和研究宝石的专家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劣势。那就是人人都在宝石鉴定这件事上更相信专家,但人人都以为只要自己读过小学语文,就能知道“道德”这个中文词的正确用法。

    专家眼中的道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这就是三种主流的伦理学理论。

    一种是作为规范的道德。这群学者认为道德类似法律规范,有些事情符合规范,有些事情不符合规范。比如康德的道义论,认为说谎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自杀也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不符合规范的事情就是不应该做的事情。

    另一种,是作为人格特质的道德。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类似如此,一个人拥有更多的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他就越有道德。而越有道德的人,就越能做出正确的事情。人人都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还有一种道德,是由功利主义所代表。它能作为一种评价体系来衡量一件事情的好坏对错。比如说谎如果能促进人类的幸福,那说谎就是好的。如果说谎会伤害人类,那说谎就是不好的。功利主义也能阐释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有多好,或者有多坏。我们应该去做那些道德上比较好的行为,尽可能地促进人类的幸福。

    这些理论的侧重点不同,道义论重视一项行为是对还是错,在处理大是大非上,有先天优势。功利主义重视一项行为的后果有多好或者有多坏,遇到一个具体的行为细节,它就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而美德伦理学关注一个人是道德上好还是坏,它免去了对行为细节的争论,关注于一个比较稳定的人。不过三种规范伦理学理论也都能起到判断是非对错,评价事物行为,制定行为规则的作用。

    但不管是作为规则的道德,还是作为评价体系的道德,还是作为人格特质的道德,它都时刻对我们施加着影响。几乎每个人都会从道德的维度去评价其他人、事、物,从而主动地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这个意义上,我们都需要道德,我们也都需要了解究竟什么是道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ostAbaddon:@你看得见我 我纯属打酱油的,不过如果能看到这方面的讨论就更好啦~~~
      • 你看得见我:@LostAbaddon 我也很在意这个,我在知乎上问答了一个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744718/answer/27281469 关于人类道德起源与发展的问题。但是从词源角度谈,我一直期待有人从人类学角度来回答。
      • LostAbaddon:我个人更在意道德是怎么形成的。。。

        #乱入成就达成
      • 3752a953eee2:@饱醉豚 Haidt说的人类共有的6种道德基础可以看成是6种道德模块吗?
      • 3752a953eee2:传统伦理学的目的就是把自己与其他任何学科任何层次的解释隔觉开来,伦理学最怕还原论。
      • 你看得见我:@饱醉豚 是啊,因为我的心理学背景,我对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十分在意。有时候我会采取一种取消主义的态度,将道德这种东西取消掉。但这样未免也太懒散了。有时我会想把道德这个问题交给经济学去研究,贝克尔的效用分析,我个人很看好。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大家都喜欢谈论道德,那从专业的伦理学角度去分析道德,也比日常生活中,大家瞎扯淡要好。
      • rHypHw:如何判断一件事是不是道德的?这似乎是伦理学的话题。人到底如何做出道德判断?这是道德心理学的问题。道德何以能够进化出来?这就属于进化生物学的问题。

        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去描述,美德伦理学强调个体差异,或者说强调人格。功利主义则与进化意义上的群体选择有一致性。

        而类似于康德的伦理学,试图打造符合逻辑且不依赖于个体和情境的伦理学。但是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与康德的观念相反。

        人类的道德判断是情境性的。所以强调情境的伦理学更符合经验。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则不仅强调情境,还重视人本身的经历、人格与情境的共同作用。

        窃以为伦理学遇到的困境,是因为道德本身的研究一旦细化到一定程度,就不适合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它已经可以分离出来,转移到心理学领域。

        虽然在Universal moral grammar 方面的研究并不令人乐观,但是Jonathan Haidt等人的研究还是令人振奋。
      • rHypHw:@你看得见我 不过,在某些地方,morality 和 ethics似乎还有细微的差异。morality通常更被常用于具体的个体和具体的行为,ethics则更强调规范性的东西。在道德心理学领域,通常用morality 比较多。
      • 你看得见我:@挂瓜 我使用的道德一词,不是中国古代语境下的道德,而是二十一世纪的语境下,作为和英文morality、ethics相同含义的一个词。
      • 挂瓜:@你看得见我 说老实话,“道德”这个话题太大了。你不区分中国式“道德”和“外国式”道德,是很容易导致误区的。

        因为中国式的道德,从字面上就很明确,既然叫“道”和“德”,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而大部分人只是讲德,而忽略了道。这也是中国古人总喜欢讲大道理的原因。中国式道德很容易就混乱,而且轻易形成到的标杆,最终形成道德绑架。

        但欧洲没有中国的题目这么大,但很深入民心。像你提到的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我看过,自我感觉对比中国的教学,就很贴近民心。而没有掺杂什么大众不懂的“道”。也不会轻易上升到一个道德标杆,
      • 你看得见我:@挂瓜 我不区分中国道德和外国道德。因为没有中国物理学和外国物理学的区分,同样地,也没有中国伦理学和外国伦理学的区分。
      • 挂瓜:好大的话题……
        但没区分“中国”道德和“外国”道德的大区别。
        不过不失为一篇好文。

      本文标题:道德究竟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cj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