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在朋友圈看见麦子手账课的圈,就莫名的被吸引了。自己就是喜欢买本跟笔,每次看着自己把笔记本填满,有一种幸福感与成就感,见证了过去的时光里自己有所得。
但问题是,写完之后并不会再翻开了。座谈会、课程笔记再看也记不起到底讲了什么重点?有没有重新可以收获的点?
秒加微信打算报名。加微信之后我就问了一个问题“不会画画可以吗?”在印象里手账就是个画画的活儿,谁画的好看谁胜利,看见朋友圈好多人晒过美丽的手账本。在得到麦子回复说不需要的时候,我就秒打款了。
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的课程,收获满满。
手账的重点不在于好看,而在于逻辑:
手账是一种生活方式,麦子利用好了手账工具与思维管理好了自己的工作与副业。
手账不一定是要许多工具的,一个本、一支笔也是可以的。这也是颠覆了过去我对手账的认知。
用PDCA来做自己的效率手账体系,用输入-记录-整理-输出来完成自己的学习笔记体系。
课程内在的逻辑严谨,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至于美化: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用笔的颜色去区分,让手账更清晰、让状态更明晰。关于胶带,基础款永远是白搭。衣服如此,手账胶带更是如此。
工具以适合自己为主
我们每个人基本都遇到过,学习群的伙伴或者朋友对我们说过“”“我这有个很好用的管理时间的本/app叫XXX,我用了贼好用,强推”。然后,我们就下了一堆的app,买了一堆的本。我手机里的时间管理app就有好几个:番茄钟、forest、潮汐、aTimelogger2、时间块、TimeTree。但是,在下载之后基本没打开来用过。笔记本有有道云文档、腾讯云文档、石墨文档,同样的也是东拼八凑的。
这次根据麦子课程推荐的逻辑,自己一个个试验过来。根据逻辑体系做减法,留下适合自己的。自己在PDCA效率规划与复盘是已经能融会贯通了,所以不需要其他多余的工具。
所以最后是:滴答清单、潮汐、印象笔记、石墨与幕布。
一个月重点攻克1个课
“为什么很多人都属于穷忙族啊,很忙,但是什么事情也没做好的那种。这其实跟穷人这个思维特质是一样的,穷人缺少钱,但是你得穷人更多的钱,他就能够利用好这笔钱来发家致富吗?”字字搓心!
这也想做,那也想做的结果就是什么也做不好;这个课想听、那个课的更想听的结果是什么都学不精,还把自己弄的焦头烂额。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做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但是的确如此啊。如果没有做第一的念头,怎么会尽全力完成?如果没有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那么我一直会处于买课、买课、再买课的死循环中。
所以,以后一个月重点攻克1个课程。围绕这个课程,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曾经无数次在其他课程里听过每个人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有人说过如何做吗?麦子的课程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有方向与实操。
在输入-记录-整理-输出的循环中,用好印象笔记、石墨,把自己知识体系的骨架与内容慢慢填写进去。
重在实践与积累。
如果你现在问我:下一次,我还会愿意参加麦子的课程吗?
显然我是愿意的。
如果你明天、后天、下个星期、下个月、明年这样问我,我也还是这样的答案呐。
每次都有更新、一直都有惊喜的课程,有什么理由不报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