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30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3-08-26 19:05 被阅读0次

2023-8-27 三十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比的字源
语音整理
今天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论语为政篇第14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在论语里面,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对偶短句,言简意赅,来表达是非、善恶、美丑。这种语言风格便于记忆,便于传颂。
那孔子在教导自己弟子的时候呢,非常擅长用这种语言。一个周而不比,一个比而不周,从而把君子与小人做了一个切割,一目了然。
但在实际上,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对这句话的认识差别比较大。比较常见的大概有四五种,我们今天不再一一列举。刚才我在前面呢,给大家发了一个图片,大家可以看一看。
之所以对这句话认知上差别比较大,其原因在于对周和比两个字的不同的解释。我们挑两种主要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种解释,就是周也好,比也好,都是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但是周呢,是为了道义而聚在一起;比呢,是为了私利而勾结在一起。同样是在一起,但是两者之间的高下之分比较明显。那它的意思就是啥呢?君子为了道义团结在一起,而不会因为私利而相互勾结;那小人呢,是为了私利相互勾结,而不会因为道义团结在一起。
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啊,比较实用,直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但是我觉得可能离孔子的原意呢,还有一定距离。
第二种解释,周是普遍周全的意思,比是偏爱偏私的意思。那这样一来,这句话就理解成君子做事周全,而不对别人进行偏私;小人呢,因为自己的私利而不周全的考虑。或者说,小人因为个人私利而不顾全局。关于比的这个含义,前面表格里边说的相对来说是比较清楚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在论语里边,孔子经常把君子和小人拿出来做一个对比。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啥呢?今天我们说君子,那就是高大上的,小人呢,就是下三滥的。实际上在孔子的言论里边,两者之间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君子呢,说的就是贵族,统治阶级;那小人呢,往往不是说他道德上的缺陷,而是指他是个平民。那作为统治者来讲,你的形式,你的语言,你的处事原则,就应该是普遍的、周全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私利而随意的进行调整。
换句话说,他做出的这个决策应该是面向全体,面向社会的;那小人呢,也就是平民了,那他们的考虑就没有那么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了,他往往是从自己个人的利益出发来进行自己的判断评价。所以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是比而不周”。
就我个人来说呢,我实际上更偏向于第二种解释。当然呢,也有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


张居正直解(部分):

夫周与比其迹相似,而其实不同,只在此心公私之间而已,欲辨君子、小人者,可不慎察于此哉!

辜鸿铭译

孔子说:“君子会不偏不倚,但不会保持中立;小人会保持中立,却做不到不偏不倚。”

〔按〕辜鸿铭脱稿了?君子会纠偏,就像多数人的民主会忽视少数人的权益,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来矫枉于正。小人保持中立,是一种自保行为,被动的艺术。

李零讲解

“比”是拉拉扯扯,“周”是和衷共济。北京人、东北人,和上海人、江浙人比,好像比较豪放。前者喜欢说,后者斤斤计较,什么都事儿事儿的,特别矫情,特别孙子。但这种豪放,有时很可怕。他说,咱俩谁和谁呀,一下就豪放到你的钱包里了。中国,要命的问题就是拉拉扯扯。

中国人和西方人比,最大不同,就是我们人多,喜欢扎堆,传播是非,制造矛盾,彼此的界限分不清。西方人特别认同上海人,上海人在待人接物上和他们有相近之处。在道德问题上,我对西方有敬意,主张进口道德,原因之一,就是我不喜欢吹吹拍拍、拉拉扯扯这一套。

读这段话,大家可以参看《述而》7.31的“君子不党”和《卫灵公》15.22的“群而不党”。“比”是朋党,小集团,小宗派。欧阳修有《朋党论》。小集团不好,我不参加。大集团,我也不参加。人,只有独立才有自由,但独立和孤立分不开。(少来这一套)

孙中兴详解

这是《为政篇》“君子三章”的最后一章,也是《论语》中用“君子”和“小人”对举的十七章(详见附录)的第一章。

孔子说:“君子对待人是一视同仁,大公无私;小人则要看关系,私相授受。”

这章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周”和“比”。

  “周”,孔安国、皇侃和邢昺都说是“忠信”,朱子说是“普遍”,戴望说是“至也、遍也。周者,往而还反,终而复始,若日月行度然”。

  “比”,孔安国、皇侃和邢昺都说是“阿党”,朱子说是“偏党”,戴望说是“近也”。

清朝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独排众议,引用诸多古书的注解,说明“周”与“比”就有“亲”“密”“合”的意思,主要分别是“以义合者周也,以利合者比也”。

《论语》中的“周”多半都当朝代讲,除了“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篇》6.4)一语例外。这时“周”就当“补不足”(朱子)或“救”(戴望)解。古注说的“忠信”应该是“周”的引申义。

“比”除了作“比较”解之外,并没有不好的意思。孔子说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篇》4.10)是君子要拿“义”当成“心中的一把尺”。《易经》也有“比”卦,是“辅佐”的意思,也是正面的。

君子和小人的对比通常是从“社会地位”来看:在上位的或当政的,就是君子,在下位的或不当政的,就是小人,这种用法没有道德评断的意涵;有时从德行高低来分:德行高者为君子,低者为小人,这种用法多半就有强烈的道德判断在内。有时君子指的是尊称,小人则是骂人的话。到现在我们都喜欢被称为君子,讨厌被称为小人或伪君子。《论语》中的《阳货篇》第二十五章将女子拿来和小人相提并论,让很多女性十分生气,认为孔子歧视女性而抵制读《论语》,可见连和小人一词沾上边的都可能引起的“公愤”。其实这句话的小人并没有和“君子”对举,应该没有道德的意涵,大概只是指小孩。不过先说一下,看这章请多注意不常被引用的后段,孔子强调的应该是:“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而要保持“中庸之道”。如果对照《礼记·中庸》孔子说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更可以看出,“中庸之道”的适用者就不只是女子和小人,对君子也一样吧!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君子和小人如果用社会地位来区分,那君子和小人就分别是一种角色要求和角色行为;如果从道德高低来分,就算是一种人格特质。如果能“周而不比”,那就算是“君子之行”,不管是否有“君子之位”,换句话说就是从“社会地位的小人”转换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反之,如果君子做出“比而不周”之行,就是从“社会地位高的君子”沦为“道德低下的小人”。

《论语》虽然有十七章对比君子和小人,却都是零星举例,没有做系统整理。如果从人我关系来看,“周而不比”的君子之行强调的是一种一视同仁的公平对待彼此,而“比而不周”则是要看“关系”(亲疏、远近、利害)

来待人处事(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社会学前辈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过“差序格局”的概念来描述这种中华文化的特殊现象。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就在他早期著作中指出人际互动的开始,行动者需要从几个层次考虑一些他所谓的“模式变项”(pattern variables):情感与非情感(affectivity vs.affectivity-neutrality)、专门性与扩散性(diffuseness vs.specificity)、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universalism vs.particularism)、自我取向与集体取向(ascription vs.achievement),以及成就表现与先赋性质(collectivity orientation vs.self orientation)。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思索本章的“周”和“比”的对立,其实是一种多层次角色行为的选择,而不是一种单一向度的命定论。也正是因为这是一种行动者的主动“选择”,所以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篇》6.13)他也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7.30)这些都是孔子要激发弟子的主动向上向善的心志和行为的明证。

自称是孔子的私淑弟子的孟子却很少有“君子”和“小人”的对举,大概只有《离娄上》和《离娄下》,而荀子则有相当多的篇幅都在讨论这种对举(详见附录)。这件事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孔门传人”的对比。也因为孟、荀两人对孔子思想传承的差异,我常常为荀子抱屈。

〔按〕孙中兴的解释太深了,不少名词就费脑。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万圣节活动流程

    1. 17:30-18:00 化妆,换装,主题墙留影 2. 18:00-18:30 1)分组,走秀,小组展示 ...

  • 寒假文化艺术托管学生安排

    7:30 - 8:30 晨读(论语、古诗) 8:30-10:00 语文 ...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2:人物

    【新月《论语》小讲堂】学而,为政1 (点击链接可查看前文) 为政篇出现的人物比较多,方便我们理解,必须做个简单介绍...

  • 30《论语》

    01子曰:''志于道,据於德,依於仁,游于艺.'' 我的认识,孔子强调的道,德,仁以及艺. 02子曰:''自行束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ri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