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尹建莉老师的书是那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我在一个辅导机构做兼职,看到图书架上这本书的书名挺有意思就拿来读。每周周末去那里,有空我就窝在那里读,读了好久才读完,有人笑我说读得太着急了,但当时那本书给了我很多与家长沟通的话题与灵感。
最近想买书送姐姐,又想起这个书名,一搜才知道出了第2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一下子吸引了我,也忘记了送书这回事儿,买来细细读。
爱会告诉你该如何做这本书是书信体的形式,我感觉叫“答读者信”挺合适的。虽是书信体,但内容也很充实,读的过程才发现不管是那个年代的家庭教育,遇到的问题都很相似。
其中有一篇《“慢点”“小心点”是最糟糕的口头禅》让我印象深刻,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读者来信说孩子吃饭不小心呛到了,爷爷关切的说“吃饭慢点啊,以后小心点呀”孩子听后突然打发脾气,饭也不吃了。
貌似这样说很合乎情理,好像记忆里大家都这么说的。但总感觉有点别扭,比如我们可能并不想在不小心滑倒摔了个狗啃泥时别人赶紧说,呀没事吧,小心点……
我特别不喜欢自己偶尔有点小闪失时别人在旁边递上提醒和关怀,而喜欢这样的时刻别人对我了“视而不见”。
看到尹建莉老师的回信我释然了,那看似合理的关心其实并非是当事人需要的。
我记得小时候很喜欢雨后到土丘上玩耍,特别是有知了的季节。
当时我家院子里有两棵粗壮的大杨树,杨树那里堆了一堆黄土,应该有很多年了。正是知了即将出土的午后,大雨冲刷后土堆很整洁,我趁着爸妈在厨房里做饭之际偷偷跑过去找知了。当时穿的鞋很滑,没走两步就摔了,印象中没那么疼。爬起来转头好像看到了妈妈从厨房探出的头,很快就消失了。
没有继续找知了,我回到厨房去跟爸妈说我刚才摔了一跤。妈妈笑了,说“我看见了,但是我不敢看。”“咋了?”“摔一跤疼得满心生火,肯定不想让别人看见啊。”之后我们就继续各干各的,丝毫不受影响。
看到尹老师的这封回信,让我又想起当年的小事,不由感慨,我父母虽然学历极低,但他们给我的爱却没有因此减少丝毫。正是爱让他们愿意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
仔细想想父母还有很多地方做的很好,比如他们从来不会逼我写作业,逼我上学。
我刚读育红班的时候,回家说不会写字就不愿意去学校了。妈妈说,没关系的,你不会别人也不会,都是一样的,慢慢来。柔和地劝导没有强制,最后我擦干眼泪还是去了学校,后来再没有发生过不想上学的事。试想如果她当时施威的话,我应该也会去上学,但对学校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后来会不会再发生不想上学事件真的很难说。
尹建莉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爱会告诉你如何做。
发自内心的去爱,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育才是最可靠的,而我们恰恰容易犯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式的错误。
我被父母爱着,我想我也会像父母一样爱着。希望所有的教育都从爱出发,让爱告诉你该如何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