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去森林公园散步,孩子带着他的滑板车,兴冲冲地跟爸爸在一个很长的陡坡上滑上滑下。我看着老公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就说我来跟两圈。没想到儿子那么嫌弃我:“我要爸爸跟着,你看你都把我推沟里去了!”我无语,一个四岁的孩子这么挑剔。老公赶紧笑呵呵地跟上去,也很嫌弃我:“你不要扶着他,抓着他的衣领就行,他自己知道控制方向,还是我来!”
其实,看着他们父子俩玩得满头大汗,还不时地尖叫,我心里好像释然了些,老公终于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了。
可是,他最后说的那句话,让我差点吐血。
就跟那次朋友参加完一个教育专家的讲座后给我讲的一个段子:因为那是学校强行要求家长参加的,所以去的男性也比较多,刚好那次讲座的主题是:爸爸-家庭生活不可缺的角色。会后,几乎所有爸爸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因为自己忙,怎样才能把这些精髓教给妻子或爸妈,让他们来完成陪伴孩子的任务?
老公也说出了如出一辙的话:
“我哪来的时间,我的意思是,你把我教孩子的方法学会,以后就由你来做。”
My God,你有本事把我变成男人,我来拿我的阳刚之气,性格魅力征服家里这个小男人。算了,我没有说服力,看科学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和父亲共处两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成绩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缺少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抑郁、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差、自制力弱、攻击性强。
美国父道组织研究发现: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90%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75%的吸毒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怪不得欢乐颂里的小鲜肉谢童少年时那么叛逆,这有科学依据。)
所以,亲爱的爸爸们,请看是否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互动程度
互动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爸爸不陪孩子,哪来的互动?
工作忙,可以定期陪孩子,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当然有时间,每天都陪是最好的。
在互动中就会有交锋,妈妈在冲突中一般会本能的退让,可大多数爸爸不会,这种交锋就会带来教育契机,男性的刚毅坚持,勇敢无畏会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潜入孩子心灵,完善其人格。
二、可及程度
就是说父亲和孩子既要有肉体上的接触(比如掰手腕,玩摔跤之类的),又要有精神上的碰撞。朋友蒙蒙的老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可及法。蒙蒙的大儿子上中班,小儿子还刚出生,老公业务很忙,忙完公司的事回来也没耐心陪孩子,动不动就发火。而且她老公因为太累,身体状况不好,经常还得抽时间去健身房。双方的父母年纪太大,都在老家,也没精力带孩子。还好她家的经济条件不错,就请了个保姆帮忙带下小的,偶尔也去幼儿园接大的。这个大的长期跟妈妈,保姆在一起,性格乖巧,不跑不闹,但是很脆弱,爱哭鼻子,依赖性很强。蒙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跟老公商量这事,你猜他老公怎么说,去找个阳光点的男大学生,专门陪儿子玩。这不听说我儿子在上篮球课,就让我问篮球老师愿不愿意去?
父亲的角色,是任何一个男人都能替代的吗?忙,没有时间跟孩子有身体上的可及,那咱么来一场心灵相遇也是不错的嘛!
孩子大点,可以定时跟孩子发短信,写信,跟孩子分享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也可以视频,跟孩子做简单的游戏,猜猜看,数数小手指,做做鬼脸。
心灵的互动,交织,碰撞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爱。
三、尽责程度
如果一个父亲觉得自己挑起了家庭的经济大梁,不陪伴不教育孩子,也心安理得,那他就是没有尽责;如果一个爸爸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和错误,能为之开心或担忧,那他还算是个爸爸;如果他在看到了孩子的喜怒哀乐,而为之引导、帮助、或是批评时,那他就是一位好父亲。
曾听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缺少父爱的孩子,就会缺”钙”。”陪着孩子一起流汗,一起疯,一起闹,这也是补充“钙”,让孩子更有阳刚之气,更坚毅更勇敢。
表妹老跟我抱怨儿子长得一副阳刚之态,可说起话来如嗡嗡作响,平常天天在家里看电视,也不出门,三天两头生病。
邻居也老说:孩子天天一放假就在家里玩手机,不出门,本来是六一晚会主持人之选。因为胖得没法见人,最后机会白白溜走。有一次我去他家,快笑崩了,两个葛优躺,父亲躺沙发这头拿个手机看剧,孩子躺沙发那头拿个手机玩游戏,剩个妈妈在大汗淋漓地拖地。
男人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结婚前有妈妈庇护着,结婚后有老婆照顾着。作为女人,作为社会的风向标,我们有责任自己首先做到最好,然后去影响老公,鼓励他们跟孩子多一点互动,多一点心灵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