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们经常会看到或者听到有人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来宽慰自己和开导别人。这句话很美,也不知道美迷糊了多少人。这句话没毛病,有毛病的是没认清自己,还把自己美晕的人。
这句话对有的人来说,人家是有那个资格和底蕴来说去做。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没这个底蕴支撑的。话,怎么说都行,能做到才是真本事。就比如王总说过一句“先定个小目标,一年赚它一个亿”,这句话对他而言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可能也就和普通人一年赚个千把块差不多。但它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大家也知道差距太大,基本上都是听完一笑了之。
从我的理解来说,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经常让自己苟且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必须的操作,苟且才是常态化。或许很多人心中也会有诗和远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正常现象,是我们的基本需求。
那为什么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有问题了?问题有二,先说其一。
诗,随时随地都可以写,它不一定非要去远方,这个远方它实际上并不仅仅代表远的地方,它在更多方面指的是个人在心灵上的一些追求,和对美好生活一种自由的向往。从对心灵上的追求来说,它一直都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向远求。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就已经走偏了方向。
很多人也去过远方,请问一下自己,有诗吗?大多都是一句大海真蓝,白云真干净,风景真美。这样的东西,我们眼前多的是,比这美好的东西我们身边也多的是,到处都是美景。生活中的远方,生活中的美好,一直都在人们的心里。
其二,诗和远方,确实有。但那是别人的,和大多数普通人是没有关系的。不要急着反驳我这句话,静下心来,去仔细想一下,比如安娜,这里我就不过多描写了。达不到那个条件,诗和远方就是一句笑话。
这句话出自《高晓松1 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最早出自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原文节选是“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本段来自网络资料)
以上这段完整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是很贴切他实际情况的。我们可以看到他说,“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原文真正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我对此也是赞成的。“诗”和“远方”,很多人把它本来的意思给弄混了。这里的“诗”和“远方”代表了一种他对自由的向往,因为他当时确实被限制了自由。
很多人会把“诗和远方”看成了一句话,从而奋身去追。他们不知道诗是诗,远方是远方。或许到最后才会发现,就算去了远方,也没有诗,还得照样苟且。
当我们搞明白了说这句话人的背景,知道了他是什么人,你才会发现,人家是有说这句话的资格。能明白吗?不明白的人可以去看看他的家谱,把他称之为书香世家都有点小了,他真正的背景是一个非常显赫的书香门第。简单说一下,他的父母是清华大学教授,外公是院士,外婆是博士,在他的家族成员里面,基本都是博士。
有的话,不能去过度迷信,得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该苟且就苟且,该写诗就写诗。有一天你会发现,诗和远方并不远,一直都在你的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