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后感
《查令十字街84号》与前世情结

《查令十字街84号》与前世情结

作者: 绪小冰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21:11 被阅读14次

    不知道为何看《查令十字街84号》,突然就泪流满面,大概是书中质朴简单却十分动人的情感吧。它是海莲·汉芙的作品,她虽然没有深厚的文字天分和编剧功底,也并没有因为写出壮丽的诗篇而扬名于世,但她对于书籍的热爱和对书的深厚了解,她的心声,是让全世界爱书的人们为之动容的。

    沉浸在这本书里,我仿佛忘记周遭生活的一切,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脑,没有即时通讯软件,一切都是由文字、稿纸、打印机书写的年代。海莲的质朴,书店店员们的敬业,随着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而还原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情,是跨越大洋彼岸超过二十年的深厚情谊。

    查令十字街84号,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英国的街道,英国古朴的历史和绅士淑女传统,是让我从初中以来就魂牵梦绕。我多少次梦见与我灵魂深处相连的古旧街道,有着书目发霉的,被虫蛀的香味,是历史的味道。这本书深刻共鸣的,不仅仅是书能给人带来超越时空的感动,而是人类历史文化传承,文字超越肉体生命存在所迸发的强大力量。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只是夏虫国里的一只米虫,不知春华秋色,不知道世界还有多少人的存在方式,那真是太可惜了。我也一直认为,世界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都有着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伦敦街道有苦咖啡的幽香,而在巴黎应该更多是晶莹剔透的香水瓶的味道。而巴西,云南,海南,是与大自然风貌深刻连接的民俗,热带雨林和某种原始部落的趣味。

    好了,从里到外谈了这么多,真正想说的是英国情怀,这本书里所让我感受到的非常期盼能生活的时代。说明白,我并不庆幸自己生活在现在,那些穿越时光的慢东西,慢物品,都陈列在博物馆的收藏架上,是无法穿透历史的悲哀,是生不逢时的悲哀。近一点谈,民国时期的上海,名家辈出,那是个思想和社会变革都高度蓬勃发展的时代,物质世界并非如此的充盈,但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终于慢慢有了地球与世界的概念,人们多重的大脑,在那个时代碰撞出火花。

    英国,自始至终都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英国古旧的书店,那里有踩上去吱呀吱呀的古旧地板,我猜测是一百多年前老建筑里的建筑风格,这间书店外围的街道是青蓝色的古板街,人们穿着整齐考究的西装,喝英式下午茶,一切都是温文尔雅的,甚至我能闻到那个时代饮品的气息,手工磨制的咖啡豆,还有缓慢转动手柄的手磨咖啡机。孩子们在街道上穿着条纹和短褂并有的英伦风格校服,而那时的天气,自然也是阴沉多雨的,因为我知道英国向来如此。

    回到旧书店,琳琅满目的书架,是要爬着梯子才能够到的大方格书架,店员们穿着朴素,甚至和旧书的枯黄相关的衬衫,而书架上不时有鸡毛掸子弹掉的灰尘,一个高鼻子、脸部轮廓有些清秀穷相的店员正在整理书的位置,她上方不会有摇摇欲坠的电风扇,那是中国初高中时期教室生活的一个剪影,而是吱吱冒着旧灯泡声音的白炽灯。那个书店,陈朴,古老,空气里都有灰尘扬起的颗粒,在少量阳光透入的光线中,灯光时隐时现的感觉中,它静静的存在。

    记忆的力量,不如说是上辈子残留的记忆,让我与那个书店,早已不存在的书店有着切切实实的精神联系,我坚信每个人的记忆和灵魂都是在世间游走的,我们不过是带着上辈子记忆的残缺部分,来到此生补齐,甚至是一生的追寻。不过灵魂的召唤,总是时断时续,它在童年时光分外的清晰,那时候人们的心灵通透,更能与大自然和某种神秘的力量连接。记忆像是不断闪现的花火,三岁的西藏记忆,与森林和盛大落日的记忆,是我与西藏骨血间难以磨灭的连接。而英国的记忆,更像是我与西方世界有个不可言说的约会,它一直在召唤我,在内心深处渴望着,我总期盼能和海莲一样,一日成行,也好让心里忐忐忑忑的,一直放不下的召唤达成共识。

    英国记忆,那是初中梦中的存在体验,我在古堡般的英国大学里学习,我仿佛变成纤细的、头发被阳光浸染成好看棕色的女孩,她徜徉在古堡之下,望着高耸的塔尖,哥特式建筑,度过美好而又收获颇丰的少年时光。我更无法忘记,多年来在脑海中盘旋的,那木质最为优异的红色木地板,和在红色木地板上躺着的那个谜一样的女子,林中木屋,那木质文理异常清晰的红木地板,昭示着国外一切将在我生命后期存在的坚实,虽未有体验,但我相信那是记忆,并不是幻象,是记忆的真实,每个人来到世间一遭,总要去寻找那个远方,那个梦中魂牵梦绕的,带着古旧书本气息和羊皮卷味道的远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查令十字街84号》与前世情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bl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