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一上来就带着哭腔进行自我讨伐:“日子真是糟糕透了,心情不好,娃还一直闹,我一气之下又把他给揍了,揍完就后悔,抱着孩子和他一起哭。”
同样身为宝妈,我太能理解她此刻的心情了。面对鸡零狗碎的生活,哪个妈妈能做到始终像自带慈爱光环的圣母玛利亚那般超尘脱俗、处变不惊?谁敢说自己一次也没有想把孩子打包退货的冲动?
朋友又接着说:“我被自己那个粗暴的原生家庭侵蚀了太久,我讨厌父母那炮仗般一点就着的性格,可长大后的我又不知不觉地以他们对我的方式伤害着我的孩子。我是不是改不了了?是不是没治了?”
不、不,亲爱的,话别说那么绝。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父母,我们为了孩子,孜孜不怠地学习着各种育儿理念,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里的相关文章看了很多,一本又一本的相关书籍也读了不少。突然发现,近一两年来,“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关于它的“深度好文”随处可见,如:
婚姻里的"代代相传"--谈原生家庭对婚姻的影响
父母无意中的一句话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亲密关系的建立,取决于良好的原生家庭
------
打开这些具有标题党属性的文章,大致的腔调都出奇的一致:你亲子关系不好,是你原生家庭的错;你夫妻关系不好,也是你原生家庭的错;你诸事不顺利、性格有缺陷,还是你原生家庭的错!
于是,有大批爱学习求进步善反思的父母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原生家庭。回首来、回首去,好多人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哦,原来我自身的缺陷还有我现在的不尽如人意都不是我的错,都是父母给我造成的啊,父母要为我负主要责任啊。越看越有一种我既左右不了父母,也左右不了自己人生的悲怆苍凉感。
讲真,我特别赞成宝爸妈们敢于直面和审视自己的过去,毕竟再次撕开儿时留下的现在貌似已经愈合的伤口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我坚决地反对由原生家庭带来的这种宿命论。
每个人的家庭,幸福都是相同的,却不可避免地有着各自的不幸。因为一个家是由人组建的,是人都会有欲望和缺点,如控制欲、如暴力、如忧郁、如贪念------而正是这些欲望和缺点导致了每个家庭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有几个人敢说我自小成长的家庭环境是无可挑剔的?
原生家庭的主导者,是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小时候,受年龄限制,面对父母不当的言行和管教方式,我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也缺乏和他们抗争的勇气。所以,当我们再次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定会有遗憾、有不满。面对改变不了的既定事实,我们要么自怨自艾、长吁短叹;要么把矛头对准自己的父母,和父母的关系急剧恶化。还有最可怕的,是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人生。
于是,原生家庭,成了一切不完美的借口: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是因为叉叉叉,我遇到问题总是逃避是因为叉叉叉------似乎只要一句:我小时候怎样怎样,就可以消抹自己一切的缺陷和过错。
可是,要知道,这样的结果,完全不符合“原生家庭”这个词提出的初衷。在现代心理学中,通过追溯咨询者的童年经历,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疗愈;后来“原生家庭”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在相关的育儿文章里,旨在引起我们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关注,建立高质量的陪伴关系。
好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确功不可没。如,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更乐于迎接挑战;再如,被父母重视和尊重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会比较高,能够更好地遵循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等等不一而足。
可我今天的主题不是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而是面对糟糕的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创伤,如何不让它代际传播给我们的孩子。
要想改变前二三十年已经形成的性格和习惯,很是不易,但如果我们想,就不是不能。
首先,运用感知的力量去觉察。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内在的小孩”。当我们年幼时,因为我们的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等到我们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沉浸于痛苦中,做出不负责的行为,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受苦。
我们遇到的各种挫折或不愉快,就是我们引爆我们情绪的触发器。比如要出门了,时间紧迫,孩子却磨磨蹭蹭,我们怒火中烧。在意识到自己肾上腺素激生情绪要爆发的时候,我们需要运用觉察的力量,弄清到底是什么在控制着自己。仅仅是因为孩子磨蹭吗?还是因为自己太拖延了没有早点把时间安排好,又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把它转嫁到孩子身上?
第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不错,我们是父母,需要言传身教地去影响孩子。但请记住,我们不是神。如果不接纳自己的缺点,我们会陷入无休止的焦虑中。比如我们控制不住地对孩子发火,随后又控制不住地自责,下次还是如此。
只有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在失控前,清晰地意识到事情的本质,然后感知自己身体和情绪的反应,给自己一个缓冲的余地。
第三,和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进行断裂。
父母对孩子,总是无绵无尽的爱。尽管他们或许不知道该如何爱,又或者他们还年轻的时候,爱错了方式,无意间给我们带来了阴影和伤害。但既然我们现在也成为了父母,就不要总是舔舐旧伤。忘不掉过去,就会无意间把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复制给我们的孩子。
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升,用全新的理念去更替父母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固有模式,之前的阴影,就会越来越远,慢慢地被我们遗忘,不再无意识地被转嫁到孩子身上。
是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降生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有的人却要一来到这个世间就饱受困苦。但我们的父母,都会竭尽所能地给我们最好的一切。他们爱我们的同时,的确会有误伤;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也的确会影响我们后来的成长。
但我们不能过于埋怨父母,难道我们真的一无是处百无一用吗?难道我们身上没有任何优点吗?而这些优点不也大多来自我们的原生家庭吗?
我们也不能因为儿时的创伤而安于天命、自暴自弃,虽然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但我们能左右自己后半生的命运。
所以,如果你自己想混吃等死,不愿努力打理自己的人生,那么,你诸事不遂的黑锅,原生家庭不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