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汉代孔子”扬雄去世
【原文华译】当初,成帝的时候,扬雄做郎官,给事黄门,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时期,又与董贤同一官职。王莽、董贤为三公,权倾人主,所举荐的人,没有一个不擢升的,而扬雄经历三朝,都没有升过官。等到王莽篡位,扬雄因为资格老,转为大夫。
扬雄不追求势利,好古乐道,他的志向,是以文章成名于后世,于是写作《太玄》,总论天、地、人之道。
扬雄见诸子百家,都各逞其智慧,但大抵都是诋毁圣人(孔子),以怪迂、析辩、诡辞,非议周公、孔子之教,扰乱时政,虽然都是小辩,却足以破坏大道,迷惑众人,让他们沉溺于这些所谓道理,而不知道其中的错误。
所以当时的人,有向扬雄请教的,扬雄就用合乎礼法的话来回答他,这些问对整理出来,就叫《法言》。
扬雄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所以当时的人并不重视他,唯独刘歆和范逡对他非常尊敬,而桓谭更认为扬雄是卓异绝伦之人,巨鹿人侯芭,则拜扬雄为师。
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听说扬雄去世,问桓谭:“您经常称赞扬雄的书,他的书能传于后世吗?”
桓谭说:“一定能传下去!不过你我都看不到那一天,人之常情,贱近而贵远,离得近的,就轻视,离得远了,就觉得尊贵了。现在的人,亲眼见过扬雄,觉得他官职不高,又貌不惊人,所以轻视他的书。当年老子写作《道德经》,贬低仁义,非议礼学,但是喜欢他的人,还觉得《道德经》超过五经,上至汉文帝、汉景帝,下至司马迁,都有这样的评价。如今杨子的书,文义至深,而议论无异于圣人,一定会超越诸子,传诸后世。”
【学以致用】
01,
2017年的时候,每到休息,就从松江做2小时车到黄浦区的上海书城,来这里干嘛呢?
1是我有个习惯,在书店里面待着,找找书的目录,有合适的就买,没合适的就看,反正泡着就感觉挺好
2是来见一个人, 一位从台湾过来的僧人,在当地一座寺庙里面修行。我没有打听他具体的住处,也没有留他的练习方式,他经常在下午4点左右,在书城的三楼看书,与大家聊天
有人认为他讲的东西很缥缈,但我能感觉到他讲的东西是真的,是本源的东西,只是有些人缘分没到,听不出来。 后来因为书店的管理人员老是驱赶他,不让他在这里讲东西,从18年5月之后就没有再见了,但是他对我讲过的话,以及演示什么是“缘”,一直深刻记忆。
他曾经说,这里是宇宙的中心。
我当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后面懂了一些。 这有两个方面意思;
1,是以你所在地为中心看向宇宙,此刻,你所见的宇宙中心就是你所在的位置
2,三楼的位置放了很多书籍,诸子百家,国内外的思想家的书籍都有,每本书籍里面都有作者的思想在上面,当你读书读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你或许可以隔着时空与作者对话
或许还有第三方面, 道生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也意味着万物的开始
第三方面比较“虚”了, 第一,第二是比较实在的
所以,人生到底有多长呢?
活进历史,他就与全人类同寿。 物质的生命虽然不在,但是精神,思想一直都在
扬雄就是这样的人
02,
我们讲修身,讲修行,讲“致良知” 中的 知行合一
知 与 行,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认为“知”最重要
“知己”最重要
当“知”通透了之后,行,自然而然就跟上来了
知而不行,是因为“知”的不够通透,所以,“行”才会慢几拍或者未行,又或者走偏了
我以前对“知”了解的太肤浅了
当你接触了黄帝内经之后,为了读懂黄帝内经而去了解天文,了解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五运六气还、二十四节气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要去了解地理,饮食等与五脏六腑等等关系,这都是道医的内容,比老子《道德经》出现的时刻还要早上几千年, 这都是我们需要“知”的内容
看到这里,再回想下自己这些年的在校教育与出校后的自我教育,不由得感慨一句:肤浅了
从道医的角度出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王阳明在修行的时候,会通知弟子去几里外接一个人,告诉他穿着,长相,是否带着什么等等,弟子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看到这一段很羡慕,这种能力已经很牛批了有没有? 想想看,如果你会了,福利彩票会不会就是个私人钱包?(开玩笑)
从道医的角度,这是人的感和觉,上古至人 都是可以达到的, 所以,在王阳明看来,这种能力都是小道,还上不了台面
因此,我们一些企业老板热衷于学习王阳明心学,学习知行合一,学习致良知、今敬天爱人....
如果没有一套中医修行的思维逻辑做底层,估计很难触摸到核心东西。
就比如释老师也不可能顶着四十多度的阳光打坐,还能够做到清心顿悟的,他也要借助菩提树的树荫才行
所以,知己,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现在也可以一步步来学习。
扬雄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
03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是谁,了解了自己哪个是志向,哪些是幻想,哪些才是真正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就有了自主,有了自我
一个人,一旦找到了“自我”,哇,就很了不起了
看什么不看什么,学什么不学什么,都有自己的标准,内卷这个词就触碰不到你了
“扬雄用心于内,不求于外” 这是我们实践的方向
1949年10月1日,毛教员带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走向解放,这是“物质”层面的解放
当下,我们或许要借助我们自己上古先辈们的智慧来实现“精神”的解放
04,
一个人的巅峰是在生前 还是死后? 我们所做的事情能够留下点什么?
或许不一定影响很大,不一定很多人记得你,但是,如果因为你的存在,你的家庭,家族而因此变得兴旺,你的后辈因为你的存在而过的更好(模仿律里面启示:当一个家族系列从贫穷变得富裕而尊贵,是一位中间某一个人觉醒并横向突围,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努力修身,修行的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