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6112/764018a380a2b7cd.jpeg)
写完这篇文字,回头看,又觉得自己啰嗦地讲了一堆废话——每天都在这种自我怀疑中攻击自己。于是和自己进行了一番“非暴力沟通”,看到了自己“被肯定”的需求,结论是我更在意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这篇文字也最主要的是写给自己看。既然如此,那就大大方方发出来吧!
十几天前上过王垠银老师的“同理心沟通工作坊”以后(这个工作坊基于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在文中将以NVC表述),从课程结束第二天就开始动笔写这篇文字,每天都在修改,现在的呈现已经和第一天写的面目全非,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体悟。
NVC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个要素的内容随处可以找到,这里不作赘述。而我在工作坊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这四个要素更深入的内容,更是一次自己对自己和别人更深的认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6112/2321fdb7b6c8793f.jpeg)
(一)需求
这几天,四要素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需求”。
也终于开始真正明白几个月前朋友对我说的一句话,解决“需求”问题,是解决关系的一把钥匙。
我和先生最近一段时间最大的矛盾,是我想一边带我们小宝,一边做点在家做的工作;他则认为工作太占用时间,在没有大人帮我们的前提下,当前我们的重心是照顾家庭和孩子们。我认为作为全职妈妈,需要一份工作来肯定自己的价值感,无论是多小的工作,所以我必须坚持我的工作。他越反对,我就越坚定。每到这时,他就会生气地说,你太固执了,反正我现在和你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接着,我会继续为自己的想法辩解,直到他摇头不再愿意继续我们的谈话。
我对他的解读是“我这么顺着他,但我做什么事他都不支持我,他不认可我的工作,不尊重我的需求”,在这个解读下,每次他说我 固执,我就就很生气。
重新看待的时候,我开始关注他的“需要”,当下他看重的是家里的谐和稳定,也看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看到他的“需要”,有了这份新的解读,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我感觉到到他对家庭的关切和爱。我也认真审视我这份工作的价值是否真的在是为了满足我的“价值感”,还是有其他的东西在驱动。我也体察到当下最在意的是两个孩子能在我们的养育下,健康成长,这一点其实我们是统一的,既然是统一的,那并无矛盾,在目前没有大人可以帮助我们的前提下,我做这个统一的选择就可以。
在这件事上,我还有一个感受是,当我作出“暂时放弃”工作的决定时,我并不觉得委屈。这里也涉及到“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双方都有需求时,要同时看到,彼此满足。
由需求,还觉察到一件事——关于什么是“做的好”。几年前感觉自己都要抑郁了,开始接触心灵成长,觉得自己“觉醒”了一些以后,得出两个结论:
一、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个人所有的依靠都是自己,
二、不要指望别人会改变,自己改变了别人才能改变。
那时还觉得这是女性独立于世的至大真理。因为觉得要依靠自己、因为觉得要改变,那之后,就越发对他人降低要求,但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下意识觉得,要让别人觉得舒服,那就是“做的好”,“做的好”别人就会改变。本就顺从的我,越来越隐忍,但问题其实没有改变反而愈加严重,我的失落和委屈积压地越来越多。
其实,“好”其实没有标准, “好”不是一味付出,也不是一味让别人舒服,而是大家都觉得好,不是我在“成全”你,你也不需要“成全”我。当下有矛盾也没有关系,矛盾的本质都是需求没有被满足,有些需求可能当下不能满足,但关系是长久的,不急于一时的让人满意,把目光放长远,有些 “好”是历练过才能凸显出来。而我们身处各种关系,“只能依靠自己”是对于“独立”的曲解,在解决“需求”中处理“关系”,在“关系”中修炼和成长,是更明智的做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6112/c9e4866cec7f4df1.jpeg)
(二) 链接
以前不喜欢“链接”这个词,总觉得做作(其实我也没多自然啦)。现在慢慢就觉得,“链接”这个词多好啊,人与人之间情感、情绪相通的感觉,被人看到和理解的感觉,彼此发射,彼此接受,再没有比这合适的词了。
上完课后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和孩子又重新有了新的链接。
说是意外,其实是都是意料之中,NVC的核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前先创造链接。所以,建立和他人的链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上课回家后,先和孩子深深地链接上了。
课程的最后一个练习,是表达对他人的感激,这个人可以是任何人。原本以为就是课程例行公事的ending,但是当我闭上眼睛,真诚地去表达感激,情绪就控制不住了。要感谢我的大儿子,我想到了他出生至今的样子,看到了他对我不离不全身心的爱,也是他让我开始学习怎么去做妈妈、去探索怎么做一个人,我很感激他!
课堂上,因为怕自己失控,我没有勇气发言表达感谢。那天晚上,和孩子睡前聊天时,我轻描淡写地告诉他那天我上课的内容,然后对他说,我要谢谢他,并对他说了感激的话。没想到,这个平时高冷范儿的小男孩,一边听,一边偷偷地抹眼泪。他抱了抱我,我们没有再说话。那天他入睡特别快,可能是真的感受到了妈妈对他的接纳和爱。而后的几天,久违的“一个孩子时的感受”回来了,平时经常关注老二的眼光,不自觉地更多地投放到他身上。
当然,链接不是一直在的,会断开,也会再度链接上。这几天的感受是,除了自然的流动,和孩子也要多创造链接,比如多抱他、多说“我爱你”、内心对他人常怀感激之情等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多的还是在沟通和相处中。对于NVC来说,沟通的基础是基于平等,要把对方当做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待,我的理解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其次是倾听,倾听时要全然地倾听和感受、要排除对对方的评论、以及不能走神等等(关于倾听书上有具体的方法),并且看重对方的需求,在这样的状态下和人沟通,就比较容易建立链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6112/0b3f5d09177813f6.jpeg)
(四)觉察力
觉察力是上过工作坊后的另一个惊喜。
其实这也是NVC的很重要的基础。这个在《非暴力沟通》书中没有专门的章节(有没有具体内容我没注意,书我还没看完),工作坊我回忆了一下,也没有觉察力的专门练习。但两天的工作坊,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觉察力的练习,关于身体、感受、非暴力沟通如何操作,这些最后都指向“有觉知地去做”这个目的。粗浅地说,我认为“觉察力”就是在你脑子里去判断和指挥你行为的一个非常理性的“意识”。
课后,我觉得自己的觉察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都不是刻意的,而是那个觉察会自己跑出来,告诉我这会儿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一些之前我觉得很难做到的事,最近开始做到了。
比如说“止言”。平时自己在孩子面前,说教和数落特别多,尤其是数落, “数落”真的是可以摧毁一个人的,但一直又做不到“止言”。最近经常能意识到那些即将说出口的不该说的话,意识到了,就不去说了,或者转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
比如今天早上,多次催促孩子洗漱,他不肯,一直坐在沙发上。要是平时,批评和数落就来了。意识到自己要批评,马上改了方式:“你起床经5分钟了,现在还没有洗漱(观察),我现在有点担心你会不够时间吃饭(感受),你知道妈妈希望你能吃好吃饱,健健康康的(需求)。那么现在可以马上起身洗漱去么?”他 “嗯”了一声,就起身洗漱去了。
另外的觉察,当别人有情绪时,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他背后的需求上,当然,自己有情绪时,也会去看自己的需求。“看到和表达需求”是我的功课。
这种觉察力,还会扩张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会更加留意孩子此时的状态,是否是和他沟通的最佳时机,以前可能会不管时间地点想说就说;会留意自己,在做一件事时,是否投入;是不是带孩子的时候,手机拿太多了,多了,就赶紧放下来……
提升觉察力,就会“停下来”。朋友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不要这么快给反应,要暂停一下,有思考的过程,再给出反应;而“停下来”,也会提升觉察力。王老师也说,每一个“停”是成长的开始。觉察力的练习,应该是终身的。
(五)王老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6112/9a69b5c874f3448a.jpg)
王老师就是王垠银老师。
能上她的读书会也是很多机缘使然。我发朋友圈推荐她这次的工作坊时说:她是我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自在清明的女性,听她说话,如沐春风~
四十多岁的她,白皙、纤瘦,品味极佳,还有极强的亲和力。这次的工作坊,还有一个更大的发现是,其实她没有很强的年龄感,像年长的人那样包容和有承载力,有中年人的踏实稳健,又如二十多岁的女生那样灵敏而活力,不能忽略的,还有她可爱的幽默感。可能我这样的描述不是很准确,但这确实是我很向往的女性的状态。
(六)小结
其实上课的感受远不止这些,之后会开另外的篇幅记录。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参加心灵成长类工作坊的感悟,是一次很美妙的体验,对我的帮助很大。上课的体验很好,被关注被看见被倾听被指引,给了我很多能量。接下来,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日常的实践中,以及继续学习怎么去了解他人和自己。
学习之路长远,我们一路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