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心里颇不平静。因为刚才打断我看关于木心记录片的和之前很多次一样的争吵,也因为木心。
不知道是多久以前了,第一次看到木心的《从前慢》,便深深被吸引。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我写不出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诗源自一个简单又深邃的灵魂,而我则有太多的欲念,轻狂又不自量。
十几岁时,我自以为聪明,有些天赋,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骄傲,所以不思躬耕发奋。每每写一篇不入流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就洋洋得意,以为就此凭借“天赋”便可以成为大文豪大作家了!别人冠以的神之桂冠,恰恰是阻挡继续登高的滚石;躺在天赋秉异的美梦里,便看不到现实的殿堂。很多年过去,籍籍无名,又沉浸于赞美。虽然,后来幡然醒悟,不再自恃天赋,勤奋苦读,却更知道这条路并不是轻易就可以走通的。很多人枯灯黄卷,耐受几十载寂寞,尚不得万一,我又何以凭些侥幸成名呢?成名是我们很多人的终极目标,因为在现实社会里,很多时候,你成了名人,便有了经济价值,便会有耀眼的镁光灯还有数不完的钞票。众人趋之若鹜。虽然,我也想,但又因为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有些文人自以为的清高,所以我更希望长远,因我之才学,因我之修为。
人生的可笑在于贪多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我想在文学的圣殿上走两步,又想在世俗的金屋里占一隅。几年来,工作不好不坏,不偏执也不懒怠,所以无大作为;写几篇自言自语,让他人不知所云的所谓诗,是我不荒废梦想,又向现实妥协的明证。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说:别着急,我在做呢!又或是在自己的社交空间里深沉又自省的写着老掉牙的词句:在路上,便自顾风雨兼程。“我在做呢”“在路上”,我们总是用这样的话来麻痹自己:梦想啊,理想啊,别着急,我在做呢,我在努力呢!于是,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当风霜刻花了眼眉,当苦痛佝偻了身形,拄着拐杖,我们不再去追问梦想啊理想啊在哪里。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不以成功为目的的努力就是自我欺骗。不曾细化这通往诗和远方的路,不曾计算长度,也没有准备干粮,这诗和远方便永远是梦魇,永远是提起来便无限感伤又要赋之于下一代的梦想。
花了一天时间,只是读了木心的平生简介,两篇文章——《上海赋》、《明天不散步了》,还有陈丹青做的纪录片。然后我登录淘宝,下单了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等作品8册一辑,还有陈丹青整理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对于买书,我从来都不吝啬,花上几十或者上百元就能买到大家终其一生的智慧、穷其一生的思考,简直就是强盗掠夺般的实惠。这么多年,一直不断的也就是买书、看书的爱好了吧!也是唯一我不弃、不弃我的,我不欺、不欺我的了吧!不多的内容,我能从木心简单又精心的用词,随心又极有章法的表达中,感受到他功力的强大。经史典故,西方大家,没有卖弄,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没有炫技,却技巧浑然天成,写法独特,让人读来顺口又顺心,意犹未尽。这大概是几十年苦心孤诣之一斑吧!
我羡慕木心的状态:少年从大师学画,自成一统,不惑之年遭遇文革,与圣贤隔空对话,写就六十万字沉思,晚年奋笔,写就皇皇巨著,绘出传世佳作。陈丹青说木心既是一个思想深邃的老作家,又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孩童,从陈丹青录制的木心讲课视频确实可见。 于非人之苦难中坚忍自得,于孤寂之离索中悠然自得。一面沉郁深刻,一面轻松顽皮,这是一个怎样的大智慧者!
或许,正如木心自己所言:相对于“死亡”而言,“生殉”可不是力争,宁是一种智斗,避过杀机以保全身心,像大战之后瓦砾场上的星星点点蒲公英,文化艺术的植物性战略终于胜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类有无可斗量的思想,无限创造的文艺,这也是人世一遭胜过蝼蚁万世的原因吧!
我羡慕木心,可以“金句纷披,兀自燃烧”。
待我深交神往,且再细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