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白课堂 | 写作的真相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读书
1万小时练就大师?《刻意练习》告诉你,可能不用那么久!

1万小时练就大师?《刻意练习》告诉你,可能不用那么久!

作者: 翌汐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16:05 被阅读115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文|翌汐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为了写《刻意练习》的书评,我跑去搜索了这本书的出版信息,看到出版时间的时候还是大大地惊讶了一下:没想到这是一本2016年底才出版的书。

之所以觉得惊讶,是因为2017年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类的书籍或文章里常常看到《刻意练习》,以至于我一直以为这本书应该是出版了很久的经典,而非如此“年轻”。

不过书虽然出版不久,但对于其作者,我们应该不会陌生,因为据畅销书《异类》的说法,1万小时天才理论就是源于本书作者埃里克森所做的研究。

《异类》是这么说的:

埃里克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理论是:第一,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第二,也不存在“劳苦命”——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比别人高却无法比别人更优秀。研究结果表明,一旦一个演奏者进入顶级音乐学校,唯一能使他出人头地的方法就是:刻苦练习。

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就要一遍又一遍艰苦练习,而练习的时长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量。事实上,研究者们就联系市场给出了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

只需要投入时间去积累,就能成功。这样的理论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也因此,1万小时天才理论悄悄地被大量的书籍引用和传播,几乎成了励志界的一条真理。

但埃里克森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驳斥了这个概念。

首先是1万小时这个数字,以《异类》所引用的小提琴家的统计研究为例。

埃里克森指出,被研究的10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在20岁之前在练琴上已经投入了1万个小时的说法,是平均数,而非《异类》以为的每个人都超过1万小时。

——有一半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累积1万小时的练习。

同样,《异类》中的另一个例子:披头士乐队的演出时间,也并非如书中所说的那样,累计演出了1万个小时之久,更准确的数字约为1100小时

所以说,想在一个领域成为大师,很可能不需要1万小时就够了,对吗?

也对也不对。因为时间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变量。

比如游泳,学会游泳可能只需要几周甚至几天的时间,但很可能游十年也不会成为游泳运动员——哪怕练习时间超过1万小时,也依然成不了这个领域的大师。

埃里克森说: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这个不难理解。

比如学会开车以后,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练习你可能就能不假思索地作出一系列的指令:打方向盘、刹车、油门、看后视镜等等——所谓“自动化”的程度。

但是再多“练习”,开车技术也不至于成为“赛车手”。

那么成功还有秘诀吗?

或者说,是否有一个有效的练习方法,能提高成功率?

有的,那就是埃里克森所提倡的:刻意练习

严格来说,“刻意练习”不同于“有目的地练习”。

刻意练习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而仅仅局限于诸如音乐表演、舞蹈、国际象棋以及许多个人和团体的体育项目,特别是根据打分来评判运动员表现和水平的体育项目,如体操、花样滑冰或跳水等。

而那些并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直接竞争的行业或领域,比如园艺和其他爱好,以及当今职场中的许多工作,如企业经理、教师、电工、工程师、咨询师等等,它们没有客观的标准来评价卓越的绩效,因此你可能无法从刻意练习中积累知识。

我的理解是,那些存在明确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才是可以用来刻意练习的。

而作者提出的刻意练习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 清晰的特定目标;
  • 有一个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导师,并且有一些可以传授的练习方法;
  • 走出舒适区:持续不断地尝试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但注意不要太过,否则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 反馈:练习的早期,反馈来自于导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监测。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失望了。

因为你发现:你既不从事竞技体育或是音乐表演领域,也很难找到极有经验的导师,更不用提什么反馈了。

所以读了大半本书,听了这么多忽悠,然后得知“刻意练习不适合你”,就这么算了?

当然不。

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制定出一整套练习的方法,但刻意练习原则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依旧有效。

  • 首先就是不必过于夸大天赋的影响。人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帮助自己大幅度地提高。

  • 其次,不要过分相信时间的力量。不是足够长地做某件事情,就会更擅长,也不是加倍努力就能提高技能的。

《刻意练习》用富兰克林练习写作的方法,示范了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刻意练习。

富兰克林是以《观察家》杂志里的好文作为模仿的对象。

首先是把文章里每一句都写出线索,之后再根据线索复写文章,再和原来的文章进行对比。以此来练习精确表述观点。

之后,他又把文章里的句子改写成诗句,一段时间后,等他忘了这些诗句和线索时,又把诗句改写成散文。以此来增加对词汇量的积累。

最后,他又找来《观察家》的文章,为每个句子都写下提示线索,再把这些线索顺序打乱。然后等待足够长的时间,让自己忘了文章中句子的措辞和词汇的顺序,再一次复写文章。以此来完善文章的总体结构和逻辑。

你瞧,杰出的练习者总是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目标、练习的方法以及反馈的途径。

富兰克林的目标和“导师”,就是这些文章,反馈的途径就是拿自己的练习结果和原文比对。

关键就是:去完成一些处在你的舒适区以外的任务,反复练习、试错,寻找进步的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埃里克森同意《异类》里的一个观点: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也许并不需要恰好1万小时的练习,但要花很长时间练习。

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想要告诉你:刻意练习比普通的所谓练习更为艰苦,因为走出舒适区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你无时无刻不在和自己斗争,因为人的本性,是贪恋舒适,拒绝改变的。

最终的结论是:无论在哪个领域,想要成为大师,光有技巧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的艰苦练习;光有练习还不够,还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想要成为大师,从来都没有所谓速成。

哪怕是用刻意练习的方法,也没有捷径可言。

相关文章

  • 1万小时练就大师?《刻意练习》告诉你,可能不用那么久!

    文|翌汐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作者: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出版时间:2016年11月出版社:机械...

  • 《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的精进之路

    《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的精进之路 文/平心小语 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你...

  • 通过多维刻意练习,达到高效率学习

    最近在读“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把框架看完的感受与理解。 **追溯**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刻意练习,也可能...

  • 如何提高学习有效性?

    艾利克森《刻意练习》里提到任何一门技能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有效提升。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呢?...

  • 达芬奇

    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刻意练习画漫画,你可以成为宫崎骏。 如果,你选择的是写字,刻意练习的是写字,那么你可能是东野圭...

  • 9.1读书笔记

    #《刻意练习》方法 9.1《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 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假设你想去爬山,你不确定你...

  • (小雨工具包010)群招募&群规

    招募软文 [刻意练习]营21天大师计划开始招募啦!!! 21天让自己从“菜鸟”变成“大师” 健身这么久还是无法成为...

  • NO 98 10000小时定律的对与错

    --01--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与《异类》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原本并...

  • 9.26读书笔记

    9.26《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保持动机 >> 让有目的的练习或刻意练习变得高效,你需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

  • 9.8读书笔记

    9.8《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你越是能够调整自己的练习方法,模仿所在行业或领域...

网友评论

  • 123涅槃:输入倒逼输出才能有东西可写
    翌汐:@123涅槃 然而觉得思路越来越浅…
    123涅槃:@翌汐 写无可写就要输入:persevere:我现在也这样,专栏和读书笔记交替,尽量分享一点对别人有价值的知识
    翌汐:@123涅槃 咦,不是输出倒逼输入咩:joy:
  • 萧艺语:每次看你的文章都觉得很有收获。点赞
    翌汐:@艺语Y 嗯嗯,你最近文章很棒呀!:kissing_heart:继续加油!
    萧艺语:@翌汐 好的,闭关思考也是一种进步,我们本来就是需要随时调整脚步的:blush:
    翌汐:@艺语Y 我最近的思路乱了…不喜欢…闭关了要:joy:
  • 冬末静兽:开始专业写书评啦
    翌汐:@李白甫的血手 要闭关了……尝试了一下,什么都写不好:joy:
  • 一棵花白:你需要静下来,放松自己的头脑,任由它发散。你需要重新找回那个核心的“自己”,让自我的力量主导你的阅读与写作,自我的思想不够强大,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主心骨,就像一盘散沙,乱的。
    翌汐:@一棵花白 确实。好。

本文标题:1万小时练就大师?《刻意练习》告诉你,可能不用那么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iq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