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智的超越国学五千年哲思
信息时代如何学习?《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信息时代如何学习?《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作者: 良知渡口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21:38 被阅读0次

          信息时代知识级数增长。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被日新月异的知识包围,很多朋友都吐嘈,掌握知识是我们学习唯一的目的吗?都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说其他几个方面,德,到底如何才能发展?《道德经》有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话以《周易》的“损”“益”两卦蕴含的损益之道,说明为学和为道的原则。

            为学可以理解为做学问,当然需要知识积累,《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首先就是博学,广博吸纳知识。当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一个系统,共同组成了为学的次第,缺一不可。如果要简单概括,就是”学而时习之“。这个大家都很清楚。

            为道就不一样了,不能把为道直观理解为探究天地之道,因为探究,还是学的范畴,为道,要理解为修养身心致于道,是是自己的身心合于道。即所谓”与天地和其德“,也就是王阳明后来定义的新名词”致良知“。不论儒释道,对此的态度合路径都是相似的。儒家认为,良知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但后天由于私欲的遮蔽,逐渐迷失了。致良知的基本方法,就是时时”存天理,灭人欲“,去除私欲,使心灵重现虚灵和光明。禅门有唐代神秀著名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常常更推崇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如尘埃“,更具高妙禅意。这两首诗,实际上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悟道途径,神秀说的是”渐悟之法“,六祖说的是”顿悟之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渐悟更切实际。这个”时时勤拂拭“的去除私欲的过程,就是“为道”的最核心操作。为学,益的目的是积累,为道,损的目的是除尘。

            在今天看来,我们的学习也好,教育也好,应该也要同等重视为学和为道两个方面。您问的问题中,说了海量信息的问题,这至少属于为学的方面。互联网和手机上的碎片化的信息,并不是我们用来增益知识的最佳选择,只有经过筛选和加工的信息,才会形成有营养的知识,只有在汲取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入的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而为道的问题,则需要经常三省吾身,逐一对照自己的见闻和作为,找到差距和谬误,涤除污垢,破除旧我。正如商汤《盘铭》:“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这样,知识日积月累,个人品格千锤百炼,这样的人才能适应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没文化,或有知识没道德,有知识没品格的废人,绝不是当代教育的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时代如何学习?《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zw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