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丁与卯,与您幸会,如期相约!
免费开通会员攻略图:请点击此链接查看
首开年度会员立奖200贝:开通+续费点这
关于谷雨,陆游、孟浩然等著名诗人皆有诗词记载,印象最深有两首。
一是郑板桥,曾在《七言诗》中描述: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二是左河水,写下《谷雨》更为直白: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时下,也有人感慨: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01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作为暮春标志性的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雨量逐日增加。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盛开的重要时段,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
民间习俗各具特色,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赏花习惯,也有“雨前香椿嫩如丝”饮食之说,还有“骑着谷雨上网场”的渔民做法……
此外,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在中国古代传承至今的农谚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深深震撼。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清明高梁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由此可见,谷雨是种植玉米、黄豆、花生、红薯等作物的好时机,也是移栽棉花、下稻秧的农时。
02
看到这些,我的思绪又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
我的故乡在华中地区,种小麦、插稻秧,稻谷小麦都有收成,也算是一种地理优势。
每到暮春初夏,农村人都忙乎开了,最开心的就是参与水稻种植。
先是用绳子绑住铁桶的握把,使劲扔进堰塘中央,主要是为了捞淤泥,为稻谷育秧做准备。
我觉得捞淤泥有意思,是因为偶尔能抓到鱼、虾、泥鳅和河蚌,算是意外惊喜了。
找到一处平坦场地,用土围好一个个长方形的畦,再把淤泥倒进去,平整好了就能洒稻谷种子了。
然后,用细竹竿或灌木弯成弓形,插在畦的两头,覆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再把边边角角用石头或松土压实,就做好了育秧的大棚。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稻谷发了芽,长成了稻秧。太阳大的时候,还要掀开大棚通风,避免烧秧。
三四十天以后,稻秧长到十公分高的时候,就可以犁地、放水、平整水田了,做好移栽秧苗的准备。
把稻秧从湿泥地中拔起来,用稻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挑到田间地头。
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帮助大人往水田里扔秧苗。人站在田埂上,抄起稻秧往田里丢,就会溅起老高的水花。
尤其是田里有人的时候,我也会偶尔调皮地搞些恶作剧,故意往插秧的人身边扔,溅起一身泥水。虽然会被骂“小兔崽子”,倒也乐得哈哈大笑。
03
我其实并不太喜欢插秧,主要有几个考验,对我而言觉得十分难受。
一是插秧讲究横平竖直,我把握得并不是特别好,经常把秧苗插得歪歪扭扭。这种好心办坏事,得不到表扬还挨批评,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我当然不乐意干。
二是插秧总要勾着腰,头冲下、屁股朝天,手指头带着秧苗往地里戳,偶尔还会被泥地里的碎石子划伤手指,还要伤指甲、起倒刺,手脚长时间泡在水里,感觉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三是讨厌水田里无处不在的蚂蝗,挽起裤管、光脚下田,就是肥美的“活靶子”“盘中餐”,流血受伤自是难免。尤其是那种软不拉几的吸血动物,黏糊在腿上,还不好拔掉的感觉,太恶心人了。
有人会说,你穿靴子下地不就行了?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试试淤泥里穿靴子走路,有可能脚拔出来了也迈出去了,但靴子还被吸在泥地里杵着没动弹……
种植水稻的后续工作,就是除草、拔稗子,蓄水、放水,施肥、收割、晾晒等步骤了。
话说回来,我还是蛮回味那种“夜卧房顶看星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
欢迎关注@丁与卯(全网平台同名),体悟生活哲理,留存时代印记。感恩一路同行,拙作定期更新,欢迎互动交流!
齐帆齐2022年度营第76篇,第11周主题打卡,1577字,累计128868字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