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腊月扫房的时候,我把家里翻了个遍,也没能找到那张老照片。时至今日,一有闲暇,我就会收拾房间,只为能再与它相遇。
照片拍摄于2000年11月7日,星期三,立冬。那天,说不上有多冷,从早到晚却都是灰蒙蒙的,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之所以对那天发生的一切记得格外清晰,是因为当天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位于火神庙的市图书馆。此事还要感谢一位要好的同窗,他在我辍学后,为我办理了一张阅读证,这让我第一次有了走进图书馆的机会。
图书馆墨香四溢,人不多,很安静。馆里最外面的位置是借读区,近两米高的书架上,在中间位置上,摆满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一些译本的名著,则被束之高阁。
我取出一本《雪山飞狐》认真翻阅起来。突然,一束光打在我的脸上,相机的“咔嚓”声也随即入耳。然后,一位身着白色羽绒服,留着大长辫子的姐姐俏生生地站在了入口的地方。她放下相机,冲我微微一笑。我愣了一下,感觉脸上火烧火燎地发烫。
她走过来轻声对我说:“你看书的样子很专注,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为你拍一张照片。我就在出图书馆左转前行50米的大芳照相馆工作。”她见我年纪不大,又讶然道:“你还在读书吧,今天不用上课吗?”
因为辍学,我被她问得脸更热了,心“扑腾扑腾”跳得越来越厉害。我把手上的书放回书架,想快点儿逃离了图书馆。不想,她也跟了出来,还塞给了我一块儿糖。
那颗橡皮糖拉近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我们在图书馆的楼梯上席地而坐,我和她说起了我的事情。她也和我说了她的事情。原来,她酷爱读书,可是去年她的哥哥考上了大学,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她不得不放下学业,拖亲戚帮忙在城里谋了一份工作。她一边工作,一边读旅游学院开设的夜校,不忙时,就来图书馆学习。她鼓励我不要放弃读书,还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认认真真地听着,时而诚恳地点点头,可在当时,我并不是很理解那句话的意思——读书,究竟有多高?
第二天,冒着洋洋洒洒的雪花,她给我拿来了那张冲洗好的照片。照片中的我,穿着墨蓝色风衣,一手捧着书,一手捏着书页,端正而专注,那样子真像是一位求知若渴的少年学子。用她的话说,青涩中还透着几分帅气!
我们在图书馆的时候,总是并排坐在一起,就如坐在教室里认真温习功课的同桌。她常看英语类书籍。有一次,她将随身听上的一只耳机塞进我的耳孔里,里面正在讲英语发音,直听得我哑口无言。我不得不对她挑起一根大拇指。在她的带动下,我不再看闲书,而是去钻研一些电子电路方面的书籍,并把不会的地方记录下来,回去问父亲。
后来,她从旅游学院毕业,英语考过六级,又考取了导游资格证。那个时候,能在避暑山庄接待外国旅行团的导游并不多,她也越来越忙了。而我参加职高的招生考试,也以优异的成绩被校方录取。
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想要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她时,旅行社的一位大哥却告诉我,她被某旅行社的老总以高薪聘请,到国外去工作了。我愣在原地,看着手里的那张录取通知书,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今,二十年过去,那张老照片虽然不知所踪,可它在我心里的影像反倒愈加新鲜了。读书已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每当翻开书页,总会有一道光打在我的脸上,总会有一个梳着大辫子的姐姐,为我的人生点燃一盏希望的灯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