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每天读一点心理学看场电影
破解各类心灵呓语迷思——读《不靠谱的伪心理学》

破解各类心灵呓语迷思——读《不靠谱的伪心理学》

作者: 晨露里的微光 | 来源:发表于2018-06-01 23:16 被阅读61次

    真理往往不纯粹,也从来不简单。——奥斯卡·王尔德

    如书中作者所述,每一本畅销励志自助图书的主要卖点,都是一些让人误入歧途的承诺。它们说,可以把那些潜在的复杂的境遇或者生活的挑战,变得轻轻松松、变成容易消化的形式。诸如此类承诺,如果有一丁点的可能性。

    然而,这么多年来,你一路踉跄,发现生活既复杂又诡异,周围的环境也是瞬息万变,就算是最简单的人类互动,也是盘根错节的缠绕着无尽的变数。任何试图用“几个简单的法则”“几项关键的原则”或是“七种有效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就恰当的解决当下的问题,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临床心理学快速发展,但远远没有快捷到,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地步。有些心灵暗角,在科学之光尚未抵达之前,我宁可做一个不可知的心理怀疑论者。

    破解各类心灵呓语迷思——读《不靠谱的伪心理学》

    你的问题在于缺乏自信。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和治疗者都会直接认定,许多病患的根源在于自信心的缺乏。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的流派都会认同,有效的治疗准绳就是提升一个人自信心。给予自己积极的评价,难道不是我们所有人都有的权利?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评价不高,我们可能知道为什么?是不是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呢?!

    较之“不自信”,作者认为大多数时候,是“低自尊”在作怪。而自卑的解药——在于勇气、坚持和及时的忏悔,会远远好过那些没有限度的正面评价。

    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对自己持有一颗宽容理解的心,是有利于提升你的心理健康的。但是,励志作家往往夸大其词,如果你爱上了自己,就可以做任何事,就一定可以获得快乐。

    现实是,我们或许可以自恋一点,避免过于绝情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想借绝对的自恋式的高度自我评价获得快乐,如果快乐真的那么容易获得,这个世界就没有不自信的人呢。

    都是父母惹的祸。

    豆瓣上有个曾经很火的小组,名字就叫做“父母皆祸害”。仿佛一切的一切,所有问题的原罪都可以归于父母。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我们的种种问题。

    而精神分析法,把“原生家庭”的问题,更是演绎的神乎其神。“通过忏悔父母的短处,来治愈我们的过错。”  有人说,大概是因为他们认为在生活中不管孩子们有什么样的过错,父母都负有责任。但,真的都是父母的错吗?!

    首先,父母不应该为你出生时候,随机的基因组合负责。先天的基因决定了你的某些性格特征。而后天养育环境,对你个性影响程度,或许并没有你想象那么大。作者书中列举了同胞生儿童数据,发现后天养育的环境的变化,对相似基因的儿童影响不大。同样不同家庭领养,有过犯罪父母的儿童,更容易犯罪。这或许有点基因决定的论调。但是,你出生时候的基因组合,确实起了部分作用。

    其次,作者分析家庭早年的养育方式,会形成幼儿的依恋模式。但是,人的依恋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为我们所有的信念担当起自己个人的责任。在你还没有打电话给你父母,抱怨他们对你做的一切之前,请花一点时间想一想,你为他们有做过什么。

    为自己疗伤

    “人们拥有对各种情况的终极控制能力” 。虽然我们脆弱无助,但我们十分欢迎这种说法。可是,它有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如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所说,当已然患病的人最终证明自己已经没有可能摆脱病痛的时候,他们就会轻易的认为自己彻底失败了。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本畅销书《秘密》。书中把积极情绪夸张到极限。你就是你所想,你能吸引到一切你所想要的。这就是宇宙中最简单的秘密。但是,这个秘密并不能总让人信服。被车祸的人从来不是那些大恶大盗。而得不治之症的善良人,比比皆是,怎么忍心责怪他们不够虔诚的祈祷,命运再给他们多一点时间,少一点切身之痛呢?!

    事实上,我们无法证明“你可以想象让身体健康”。随着对人类心理的了解逐步扩大,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生物过程使得压力与疾病产生了关系,而并不需要借助神秘莫测的“因果”理论。

    现在我们知道,长时间暴露在压力荷尔蒙之下,就会对我们身体组织产生损害。避免某些压力导向的消极思维,对保护你的身体健康极其重要。然而,保持积极的思维和愉快的心情并不能为增强你的体质的有效证据却不见踪影。仅靠精神可以治愈肉体,在某种程度上,和远古时代巫术,并无二样。

    最后,诸如此类的迷思,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这是一本很开放性心理学科普读物。书中有很多观点,兼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当然作为心理学科普,稍微缺乏一点严谨性。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推荐阅读。(ps.我有pdf电子版~)

    后记:好久没有认真码字,有些生疏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虽然没有中断读书习惯,但没有试着写下来的思绪,一闪而过,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还是尽量,勤于思,抽空练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解各类心灵呓语迷思——读《不靠谱的伪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di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