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二十四史》专题
《史记》(二)——孔子世家(3)•周游列国

《史记》(二)——孔子世家(3)•周游列国

作者: 未来可期不可怠 | 来源:发表于2021-10-12 08:22 被阅读0次

    离开叶城,孔子返回蔡国。在路上看见长沮和桀溺一起耕作,孔子认为他们是隐士,就派子路去向他们打听渡口的位置。长沮问道:“那个在车上拽着缰绳的人是谁啊?”子路回答说:“是孔子。”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子吗?”子路回答:“是的。”长沮说:“那么他应该知道渡口在什么地方。”桀溺问子路道:“你是谁?子路回答说:“我是仲由。”桀溺又问:“那你,是孔子的学生吧?”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又说:“天下间到处都是一样的动荡不安啊,谁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况且你与其跟随躲避暴君乱臣的人周游列国,还不如跟随躲避乱世的人隐居乡野呢!”说完就不停地耕作。子路把刚才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失落地说:“我们不能与鸟兽同伍。天下如果清明太平,那我也不必周游列国去改变这一局面了。”

    又有一天,子路在路上行走,遇到一位肩上扛着除草竹器的老者,于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那老者说:“你们这些人,手脚不劳动,五谷都分不清楚,我怎么知道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只管拄着杖除草。子路把这话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真正的隐士啊。”等子路再去看的时候,那那位老者已经离开了。

    孔子迁到蔡国三年之后吴国讨伐陈国。楚国援救陈国军队在城父这个地方驻扎下来听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的边界上,楚国就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打算接受聘请前去拜礼,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量说:“孔子是位圣贤之人,他所指责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所在。现在他长住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之上,诸位大夫的所作所为多与孔子的心意不合。现在的楚国,乃是大国,他们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受到重用,那么陈国和蔡国的掌权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双方共同派了一些服徭役的人去围攻孔子,把孔子一行人困在荒野之上。孔子不能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病了,许多人都不能爬起来。孔子却不停地诵诗、弹琴唱歌。子路生气地拜见孔子,对他说:“君子难道也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在困窘的时候能坚守节操,小人在困窘的时候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子贡的脸色都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学了很多东西而把所学的东西牢牢记在心里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是把一种道理贯穿于全部的知识当中。"

    孔子知道弟子们都有愤恨之心,就把子路叫来问道:“《诗经》里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偏偏游荡于旷野之中。’我的道理难道不对吗?为什么我会困守在这里呢?”子路说:“想必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相信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让我们通行。”孔子说:“有这种事吗?仲由,倘若仁德之人一定能够让别人信任,天下怎么会有伯夷和叔齐呢?倘若智谋之人一定能够畅通无阻,天下怎么会有王子比干呢?”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拜见老师。孔子说:“赐,《诗经》里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偏偏游荡于旷野之中。’我的道理难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困守在这里呢?”子贡说:“老师您的道理太精深博大了,所以天下容不下老师。老师您何不降低迁就一下呢?”孔子说:“赐,好的农夫善于播种却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收成,好的工匠有精巧的手艺却不一定能尽合人意。君子能够修炼自己的道,依照法理治国,统筹治理国家,却不一定能合于当世。现在你不去修炼自己的道,而是降低迁就以苟合人意。赐,你的志向不够远大啊!”

    子贡退出之后,颜回进来拜见老师。孔子说:“回,《诗经》里说:'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偏偏游荡于旷野之中。’我的道理难道不对吗?为什么我会困守在这里呢?”颜回答道:“老师的道理博大到了极点,所以天下无法容得下。尽管如此,老师依旧推广自己的大道,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弊病呢?不被容纳,然后才能看到真正的君子!不能提出治理国家的大道,这是我们的耻辱。治国之道已经大大地修成,但是却不被天下的君主采用, 这是治国者的耻辱啊!不能被容 纳有什么弊病呢?不被容纳才能见到真正的君子啊!”孔子听了之后,欣慰地笑了,说道:“是这样的啊,颜家的好子弟!倘若你有有很多财富,我一定替你管理!”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了楚国。楚昭王派兵来迎排妾孔子,孔子这才免去一场灾祸。

    楚昭王打算把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丁西说: 大王的使空出使到各国的,有人能比得上子贡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道:“大王您的辅弼之臣有人能比得上颜回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有人能比得上子路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再问:“大王的各部主事的大臣有比得上宰予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说:“况且楚国的祖先受封于周朝,封号只是个子男爵,封地仅有五十里。如今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治国之道,申明周公和召公的德业,大王如果任用他,楚国怎么能够世世代代统辖几千里的国土呢?周文王在丰建都,周武王在镐建都,拥有百里土地的君主最终称霸天下。现在孔丘倘若能占据七百里的土地,用他众多的贤能弟子为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气啊。”昭王便打消了原先的打算。这年秋天,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有一天,楚国的隐士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身边经过,唱道:“凤啊!风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这么衰微呢!过去的事情不能挽回,但是将来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啊!罢了!罢了!现在当政的人都是危险的啊!”孔子从车上下来,想与他一起谈谈。接舆却快步离开了,没能和他谈上话。

    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了,这年正好是鲁哀公六年。第二年,吴国和鲁国在缯地会盟,吴国打算向鲁国征集一百套供祭祀用的牲畜。太宰龉征召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贡前去,然后才免除献礼。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事,如同凡弟一般。”这个时候,卫出公辄的父亲不能继承王位,正在外面流亡,诸侯纷纷指责这件事情。而孔子有很多弟子在卫国做官,卫君想请孔子处理卫国的政事。子路说:“卫君想请您去处理卫国的政事,老师将首先做什么呢?”孔子说:“那我一定要先端正名分!”子路说:“有这回事吗?老师太迁阔而不切实际了!名分要如何才能端正呢?”孔子说:“你真是太粗鲁了,仲由啊!名分不端正那么说出来的话就不顺当,说出的话不够顺当那么做事就不会成功,做事不成功那么礼乐教化就不能推行,礼乐教化不能推行那么量刑就不会准确,量刑不准确那么民众就会手足无措了。君子做事一定要符合名分,说话一定要切实可行。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要做到没有丝毫的苟且随便才行啊!"

    第二年,冉有为季氏率领军队,与齐国在郎邑交战,大败齐国。季康子说:“你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呢,还是天生就具有的呢?”冉有说:“是向孔夫子学的。季康子问道:“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冉有回答说:“他做事合乎名分,无论是把他摆在老百姓那里,还是对质于鬼神的面前,他都是真诚而毫无遗憾的我依照老师的这种原则做事,即使把千社这么大的地方给他,他也是不会心动的。康子说:“我想征召孔子来朝做官,可以吗?”再有回答说:“您想征召老师来做官。那么就请不要用小人来阻碍他,这样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卫国的孔文子正打算攻打太叔,他向孔子询问计策。孔子推说不知道,随后吩咐备车离开,说:“飞鸟能够选择树林栖息,树林怎么能选择鸟呢?”文子对他再三挽留。这时正好赶上季康子驱逐了公华、公宾、公林这几个人,又用重礼迎接孔子,孔子回到了鲁国。

    孔子在离开十四年后返回鲁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二)——孔子世家(3)•周游列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hd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