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食住行中的礼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15:39 被阅读34次

    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古代对礼仪非常重视,有各种尊卑法度需要遵守,不只是正式的场合有严格规定,连日常的吃穿住行中都有很多讲究。

    许嘉璐在《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这本小书里,详细梳理了我国古代的服饰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四大部分内容。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这些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许嘉璐不但清楚地讲解了物品的类别、材质、款式、做法和用法等知识,还讲解了这些物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礼仪。

    拿帽子来说,帽子的名称出现得比较晚,古代称帽子为头衣、元服,顾名思义,就是头上戴的衣物。类似的,古人也把袜子称为足衣,指脚上穿的衣物。

    头上戴的衣物,对古人的仪表很重要,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古人成年礼就都跟帽子和头饰相关。我们都知道,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弱冠之礼,女子十五岁行及笄之礼,代表成年。冠就是一般贵族戴的普通帽子,笄是一种发簪。

    古人戴冠是一种礼。为了遵守戴冠的礼节,子路甚至丢了性命。这件事在《左传·哀公十五年》有记载。卫国发生了内乱,子路用来系冠的缨被人砍断了,他说“君子死,冠不免。”忙着去“结缨”,放弃了战斗,敌人自然把他杀死了。

    戴冠表示礼节和尊重,有时候免冠也是犯了错误的人表示赔罪道歉的一种行为。信陵君在赵国的时候,平原君因故得罪了信陵君。所以,当信陵君要离开的时候,平原君就“免冠谢”,表示一种认错赔礼的态度。

    上学时候都学过《鸿门宴》,宴席上,饮食和座次,都有礼仪规矩的讲究。

    古人席地而坐,吃肉的时候,先用“匕”把肉从做肉的锅里取出来,放在俎上,俎是砧板,再把俎送到席上,吃饭的人用刀割肉吃。樊哙闯入宴席后,项羽“赐之彘肩”。樊哙把他的盾放在地上,把彘肩放在盾上拔剑切了吃。樊哙身份低微,也不是宴席原本就邀请的人,所以没他的位置,他只能就地取材,用盾和剑,但他的吃法仍然是符合古人饮食习惯的。

    古人室内的座次是有尊卑之分的。坐西向东最尊,其余按尊卑次序依次是坐北向南、坐南向北、坐东向西。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位置最尊贵,代表地位最高。亚父范增南向坐,地位比项王差一级。刘邦北向坐,地位比亚父范增还要低一级。最后是张良西向侍,张良的座次不仅是最卑微的,还专门加上了“侍”,地位更见卑微。最后闯入的樊哙,根本没有位置,赐酒站着喝,赐肉坐地上吃。

    古人出门,最常见的是坐马车。不同品级的臣子,其马车也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的,出门乘坐的马车要符合身份,不能掉价,也不能僭越。古人的行走方式也分为步、行、走、趋很多种,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比如面对尊者,要趋进、趋退,来表示尊敬。

    当然,古人过于讲究身份地位的尊卑,许多礼仪要求比较细致、苛刻,以现代眼光来看,可能显得迂腐、不合时宜。但总体上,古代礼仪还是彰显了对仪表礼貌的关注、对高贵品德和学识的尊敬,值得我们去学习。

    2018.08.02雾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衣食住行中的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qs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