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11:0

作者: 疏影0701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22:04 被阅读3次

我理解的11:0

20190430

结论:

无论如何,11:0的比分,并不好看,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什么是11:0

11:0,是乒乓球比赛单局的比分。

为什么是乒乓球?

11:0的比分,通常会在两种比赛中出现,一个是乒乓球,一个是足球,或许还有斯诺克,不确定。不管是那种比赛,这样的比分都是少见的。

乒乓球比赛,达到预定的比赛分值,即为比赛结束,不限制比赛时间,而通常的单局比赛的分数就是11,所以说,一般的,与其他比赛相比,11:0在乒乓球比赛中出现的机会较多,但是原则上,11:0的比分,在乒乓球比赛里还是罕见的,并常常被赋予一些意义。

足球比赛,达到设定的比赛时间,即为比赛结束,不管比赛的分数,理论上说,足球比赛的分数,比较离散,随意。

竞技比赛的精神

竞技比赛展现着人的体力,能力和技艺,后来却成为摧残着他人心智的游戏,并以此为荣,而乎背离了原本的宗旨,成为现时代的“战争”。

为什么不好看?

11:0的比分有什么含义呢,单纯的说,显现了一个结果,一方面极其强大,一方面及其弱小,是一种不均衡的较量,当然这里面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是确实也反映了此时此刻的状态。高分的选手趾高气扬,低分的选手垂头丧气,这时候与其说是技术的比拼,不如说是意志的较量,其文学含义与“痛打落水狗”无异。然而这只是表象,绝不是真实,因为“强大”的并不强大,而“弱小”的也决不弱小。

比赛,真的就只有比赛吗,当然不是,还应当有其他,比如享受,然而11:0这样的比赛,不知道能有什么享受。

比赛者如此,观看比赛的,会有什么心情,我以为也会是吧,除非希望看到“血腥”,像罗马斗兽场,但是会有什么区别呢。

怎么改变呢?

以前听说过,似乎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在10:0的时候,或在此之前,可以做一些动作,改变“0”的状态,就是所谓的“让”,此举体现了一种精神,在内心里我认同这样的做法,似乎也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说此举有悖于体育精神,就应该以真实的状态进行比赛,才能体现体育精神,才是对对手的尊重。

其实对于这种“让”,也不是被所有的对手接受。对于施“让”者,是一种姿态,而对于被“让”者,则是一种态度。

可以“让”吗?

我觉得可以。

在进行到10:0的时候,参赛选手经历了分别经历6次和4次发球,强大的一方至少还可以有4次发球权,以控制比赛不至于发生到10:10的局面发生,除非前面的10:0并不真实,因此“让”出1分,理论上不会影响比赛的进程,因此这样的“让”就是一种姿态。

足球比赛的比分有很实在的现实意义的,这是赛制和规则所规定的,而乒乓球比赛单局的比分,并没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另一个层面上,也说明在乒乓球比赛中,“让”的行为,只能是姿态,没有实际的意义。

如何对待这种“让”

对于这种“让”,有的人选择了接受,有的人选择了不接受,还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机会,并试图抓住机会反击,而这些选择,则是体现了态度。

福原爱对于张怡宁的“让”,选择了接受。

冯天薇对于丁宁的“让”,选择了回“让”。

同样是冯天薇,对于丁宁的“让”,选择了反击。

还有其他的事例,更多的时候,多数人选择了“让”,同样的,多数人也选择了“接受”。

另外的含义

另一方面,11:0确实是一个结果,但是却也还有另外的一种含义,而这种含义更多的并不相关于比赛。对于刘项之争早有评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便是一个。按照这样的思路,11:0确实显示“追穷寇”的勇气,而11:1则或多或少有一点沽名钓誉的嫌疑。

到底什么是应该的?

阿尔法狗与柯洁的比赛,当然我看不懂,但是我关心这场比赛,关心懂行的人对比赛的评价,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态度。

柯洁的想法就是想获胜,想以一己之力,代表人类的智慧,然而却没有办成。

阿尔法狗的想法相对要简单些,据说它的逻辑,就是想“好一点点”就够了。

面对比赛,参与者与围观者到底该有想法的想法与行为,是要单纯还是要复杂,是要竞争还是要享受,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理解的1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ub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