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湖上开始传言蚂蚁金服将入股猩便利。2017年6月1日,以“无人值守便利架”和“无人便利店”为新零售模式的猩便利在不到一年的时光里快速完成了崛起、发展和调整的历程。
猩便利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新零售赛道的神经?猩便利受到关注,一是与新零售大战选择站队有关,二是关于“无人值守便利架”作为新零售探索的场景之一,其前景也是众说纷纭。
无人货架经过大量的烧钱战、扩张战之后,隐忧频现。今年2月份,猩便利被曝出大范围大裁员,除了北京等重要城市留下一些运维人员外,其他城市就地解散。 对此,官方回应称,公司近期有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主要目的是为匹配“精细化运营”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行业特性和市场的发展决定了公司业务拓展、内部管理都需要快速应变与迭代。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预期,为达成“精细化运营”的目标,会将人、财、物进行最优化配置。
而为了扩大业务场景,今年3月份,猩便利上线了配送服务。具体来说,猩便利可提供各类外卖配送服务,25分钟可送达。同时,其还开始提供超市配送服务以及跑腿等服务,用户还可在小程序中预订早午晚餐以及下午茶。
随着一个新市场机会的崛起,中国创业者的反应也是异常神速。七只考拉、友盒、果小美、每日优鲜便利购、阳光乐选纷纷入局,早先还有领蛙、哈米科技、老虎快购。由此也引发了一场无人值守货架的混战。
但无人值守货架这一重商业模式一直以来的问题在于就在于战略部署、供应链和资金链。
2018年伊始,无人货架行业开始遭遇寒流。部分无人货架企业被爆出裁撤站点、压缩编制、收缩战线等。
此前人们对无人货架行业的预测是,它不能以现有方式独立存活,要么成为大的零售企业的其中一项业务,要么自身必须调整定位,至少要充分正视物流、防损等各方面的困难。
无人零售确实沉寂了半年之久。
实际上,这种沉寂更多的只是在舆论上,因为再也没有那么多企业像去年一样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
但实际上,各种“智能”店仍然在不断地开设之中。
就以灵兽君办公地——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嘉悦广场为例,仅八栋写字楼就有两家“智能”无人零售店:一家是“在楼下”无人便利店,但遗憾的是,这家智能店经常出现各种故障;另一家是“搜菇购”,目前还在装修中。
而在嘉悦广场的实体便利店就有五家,分别是全时便利、中商惠民、便利蜂、好邻居,和一家无名便利店。
仅就这个小商圈而言,无人零售店处于竞争的劣势,因为很少有人去购物,反而去实体便利店购物的人更多,但实体便利店之间竞争已然激烈到爆——很简单,这个小商圈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家店。对于无人便利店的发展,灵兽君依然坚持过去的观点:无人便利店无法取代传统便利店,只能起到补充的作用。但未来,有人和无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商品和服务。
Amazon Go西雅图店在1月23日正式对外营业了。其中一些做法对国内无人便利店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是商店入口的一排电子大门,只允许拥有Amazon Go手机应用的人进入;
二是结账的时候直接离开,手机中Amazon Go程序会自动结账,并把电子账单发到你的手机上;
三是天花板上的数以百计的摄像头,可以捕捉购物者的动作;
四是商品上包含一部分自有品牌商品和鲜食,有现成的沙拉和三明治,以及冷冻食品和晚餐套餐等。
此外,商店内还有专门的厨师,现场30分钟就能做出两人份的一顿饭。
这样的“无人”零售店能受欢迎,还是因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在业内看来,作为近场零售的一种形式,无人货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它的商业模式同样不够清晰,因此需要置入拥有更多元的消费场景、更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的生态圈中才能实现其商业化途径。而目前能够提供这一生态圈的企业无非两家:阿里或者腾讯,
猩便利是否成为无人零售又一个“富二代”,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