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谈事业与胸襟【595】2023-12-25
人们都很看重事业,渴望事业有成,因为事业太重要了。于社会而言,各行各业支撑着人世大厦,丰富了人间万象。社会需要三百六十行,更需要在各自行业中爱岗敬业、干出成绩来的人。从个人来说,事业是安身立命之所,是内心充实的最重要依据,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条最好途径。任,是不能没有事业的。
但事业也给人带来劳累和烦心。许多人一年到头忙碌奔波,仿佛一只被人抽打的陀螺,身不由己地高速运转着;也有许多人,常常会被工作中的困难、挫折、诸多不顺弄得烦躁、苦恼、怨尤、郁闷、不平甚至愤恨,这些“横气”却不知如何消解;还有不少人,为自己的事业立下一个有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年复一年疲于奔命身心交瘁,虽然成绩可观,却没有多少乐趣和兴味可言。但现实生活中,亦有许多人是事业有成,活得也是有滋有味。如此差别,此中原因自然很多,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胸襟。曾国藩说人生办事全仗胸襟。他是一个做出大事业的人,这句话应是他本人的切身体会。胸襟是胸怀、襟抱,或者还可以说得更具体些,是一个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吐纳。面对着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世界,你的胸腔里能容纳什么,舍弃什么,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喜好什么,排斥什么,追求什么,如此等等,都是胸襟的表现。
胸襟有大小的不同。阔大的胸襟,大到世间无任何物体可与之比拟,故而雨果说:“比大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心胸。”佛寺中有一个弥勒佛殿。弥勒佛是与其他佛爷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咧开嘴巴大笑,一是腆着大肚子。弥勒佛的两旁还有一副联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一尊胸襟宽阔的佛。秦国宰相范眦是另外一种态度。《史记》上说他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看来,此人是一位胸襟狭窄的高级官员。
胸襟也有品性上的差异。有的人胸襟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有关爱之心,无害人之意。有的人则阴暗卑浊,一天到晚算计着别人,心里琢磨的多为损人利己。宋史载司马光襟怀坦白,平生无不可对人说的话,无不可见人的事。唐史载李林甫当面好话说尽,背地里坏事做绝,被称为口蜜腹剑。这两人是胸襟品性差异上的两个极端。
具弥勒佛那等胸襟,凡人难以做到,但可以向“豁达大度”的方向去努力‘同样,如司马光那样的通体透明,普通人也不易为,归功于“淡泊洒脱”却是可行的。当拥有一个豁达大度又淡泊洒脱的胸襟时,我们的生活状态就会有另一番面貌了。
豁达大度使我们在与人打交道中不去斤斤计较,也不会对嫌隙耿耿于怀。鸡虫得失,尺寸过节,一笑置之。豁达大度让我们视困难与挫折为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将苦难化为财富,将痛苦变为激励。豁达大度会让我们明白,人生苦短,最长不过百年,你对这个世界其实所需不多,故而不要有太多的索求。
淡泊洒脱让我们淡化与人的争斗之心。事业上的竞争固然不可免,但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境遇不同,不要过分攀比,强己所难。淡泊洒脱也可以使人在竞争中消弥害人之心。其实,在和平年代里的各类竞争,凭的都是自我实力,少有靠害人而取胜者。淡泊洒脱还可以帮助我们看透名利权位,知道这些闪光的诱惑,最终是虚幻短暂的,人生最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愉悦、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名利权位固然好,但若以牺牲心灵愉悦、自我价值去换取,则大可不必。电视连续剧《我爱我家》主题歌中有一句唱得好:“当明天变为昨天,昨天成为永久的纪念,内心的平静那才是永远。”这“内心的平静”就是淡泊洒脱的心镜。它会逐渐教会你欣赏创立事业的过程,在过程中品味人生百味,苦中作乐、忙里偷闲。究其实,生命最宝贵的是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民族的文化一向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可过分强调结果,往往容易导致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而以成败论英雄等相关2观念也便由此派生。这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不足之处。
人生不能没有事业,人生更不能没有良好的胸襟事业带来的是属于身外的成就,胸襟带来的是属于生命本身的乐趣。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是一个胸襟的区别。有了磊落坦荡的胸襟,即便一箪食一壶浆,也乐在其中;反之,则虽轩车驷马,亦易患得患失,长年在戚戚中度过。成功的事业与豁达淡泊相结合,人生将会进入一个新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