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走亲戚,习惯带上礼物,只是单纯觉得这样似乎才算礼尚往来。其实,对礼物的挑选,我并不擅长。很多时候劝慰自己,无论怎样,诚心就好。
这次去重庆,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心血来潮。说是旅行,但更多的是探望亲人,走亲戚。立马订好车票,第二天中午启程,和老公简单收拾好行李,夏天衣物携带挺方便的。
“总是要带上一些礼物的,多少是心意。”老公看看我,眼神里满是这事儿就交给你了的意思。
轻声应允,脑子里快速飞过好些所谓礼物的东西,一时做不了决定。
手机收到新信息:“三舅妈,你知道堤角的牛骨头吗?”
那么有名的武汉风味,品过好些回了。“知道呢,给你们带去。”
02
这不就是礼物么?
第一次品尝堤角牛骨头,早在十几年前,一个自诩走四方的同学邀请好友们去他家中品尝的,那独特的卤香,简直是味蕾的死党。
味道自是很令人上瘾,但因为卖家很多年的固守,并不见有其它连锁店,加上距离我的居住地有些远,鲜有只身到本店购买,很多时候都是热心的朋友帮忙带回。
既然准备作为礼物,还是亲自前往本店挑挑选选。找出好久没用上的大保鲜袋(外层布面内层锡纸的夹层,可以放冰块保鲜冷藏食品),两大瓶矿泉水放置在冰箱冷冻室,这些都是包装牛骨头的备用。
03
立秋节过去一周了,太阳丝毫没收回一丝热力,大清早光芒泼泼洒洒。出行还是得顶着盛夏酷烈,下了地铁,沿老街窄道穿行,约莫一两公里,到达堤角牛骨头一条街。
这一片是老城区。街面房屋蒙灰暗淡的窗,如同历经沧桑昏昏入睡的老眼。若白若黄的墙体些许深浅不一的斑驳,从楼顶某个地方垂坠少许的青青藤萝,一瞬间便抹去陈年老旧的疏离,活泼着生命感。
朋友告诉我满条街只有挂牌“王师傅牛骨头”的那家最正宗,顺着街溜达的一圈,确认这字号只有一家—
两间三层老楼,招牌跟别家一样,很平常挂在二楼的防护栏中央。进门左侧有一间小房,厨师打扮的矮个中年男子,戴着一次性手套,手持长柄钢铲慢慢翻腾着台桌上大竹筐的成品。一边忙活,一边抬头笑着招呼我们:“想要牛骨头么?”
“嗯,要带着走远路呢!”老公指着近前大竹筐,“这种是……”
“牛脚底,这种是牛板筋,牛骨头……”中年男子熟络介绍着不同品类的独特口感。
说实话,这些种类里牛骨头名头是最响的,别的,还是头一次亲见。百口百味,外甥喜欢的是牛骨头,和老公商量决定,多买牛骨头,其它附带尝新。
04
厨师模样的人不停翻铲,小屋里浓酽着卤香。
“牛骨头先来一拨,十斤吧。”
他凑近一个竹筐,换了双手套,快速捣鼓起来。这些骨头大小类似猪肉排骨,是这种?突然想起外甥去重庆好些年了,那时候牛骨头都是很大个的。我随口问了一句:“老板,这骨头太小,有更大的么?”
“你要大的?这小块的一直卖的好呢。要不,打电话问问你那亲戚?”他油光光的脸显出和善。
看看时间,一大早就这点小事打扰实属不妥。心有灵犀一点不假,老公平静地开腔了:“那就各5斤。”
其时,店里来了好几个员工,大家各自忙碌。厨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将我们要的牛骨头过好台秤,带我们到邻间宽大的地方打理包装,近二十斤牛骨头,牛脚底,放在藏冰的大保鲜袋,牛骨头远程保鲜,妥妥的。
05
七个小时后,动车到达重庆北,外甥媳妇驱车接我们回家。
晚餐,牛骨头上桌,外甥说:“就是这个味儿。多少年呢……”他讲起那些曾经与牛骨头相关的故事,相伴的人……
若干年的前前后后,悲情抑或喜乐,串珠般联成每个人历经的过往,岁月终值得怀想。
礼物,凡尘俗世,你来我往,记挂有心就是最好的表达!
网友评论
读妹妹的文章,字里行间总有家的味道,亲情的味道。喜欢。
老师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