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一场以性命相许的壮游

作者: 鲈鱼正美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14:36 被阅读78次

    公元六一二年,隋帝国选拔僧人,主考官大理寺卿问出家意欲何为,当时年仅十三岁的陈祎回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陈祎剃度学习佛法,法名玄奘。玄奘在中国四处游学,试图彻底解读佛法,但当时佛教门派林立,翻译书籍不全,对佛法的误读司空见惯。在二十八岁时,玄奘为求真理轻装西行,违反唐律不得私自出国的禁令,翻越天山。在碎叶得到叶护可汗的信件顺利进入印度境内。

    在旁遮普时,玄奘一行二十余人遭遇五十多个强盗,财物被打劫一空,幸得村民搭救。通行人个个沮丧,只有玄奘如常。大家问他为什么不悲伤,玄奘说:“人生之贵,莫过生命,生命既存,他何所忧?”可见玄奘法师胸怀宽广,非一般人能及。

    此后玄奘一路经过拘尸那迦,鹿野苑到达菩提迦叶的大菩提寺,在此感叹到:“生死大海,谁做舟楫?无名长夜,谁做灯炬?”

    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玄奘最终来到了那烂陀。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期间,随高僧戒贤法师学习了三遍《瑜伽师地论》,还学习了其他经论,同时在那烂陀寺教授唯识经论,成为了精通大小乘经论的三藏大师。

    玄奘为求更多学问,在印度游学,返回那烂陀时已是四年之后。戒日王邀请玄奘讲经,并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曲女城为玄奘举行了一次全印度的辩论会。这次辩论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几乎全印度的高僧都会到来。玄奘阐述了《制恶见论》的要旨,并叫人抄写了一篇要点挂在会场外,若其中有一个字没有道理,且能被驳倒,愿斩首谢罪。过了十八天,无一人能提出异议。

    玄奘带着获得的经书踏上归程,过印度河时有一部分经书掉入河中。回到大唐,已是离开此地十九年之后。

    在往后的岁月里,玄奘大部分时间翻译佛经,临终之时留下了一句“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

    那烂陀,玄奘为其穷尽一生,完成了一场以性命相许的壮游。

    那烂陀寺距王舍城只有十公里,坐车半小时能到。到了要下车的路口,坐在我左边邻座的一个老伯提醒我下车,指着路对面的一条道告诉我一直往里走就是了。

    那烂陀遗址很大,身着制服的保安们被分派到了各个区域。钱文忠说,这是古印度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现在还能依稀从那些废弃的砖墙看出当年盛景。废弃的红色砖墙被周围的绿色荒原包围。蓝天白云下,烈日灼心。

    一个保安跟在了我后边。到了一个僻静的墙角,他叫住我,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来回搓动。原来这个动作在印度也通用!我当然知道这是让我给钱的意思,但装作没有看懂,直接走开了。

    那烂陀本意是不知疲倦地施舍,倒是被这些保安们给记住了。

    沿着废墟里的小道行走,隐约感到无数双眼睛从四面八方将我包围。我拿起相机,装作拍照的样子,从各个角度“观察情况”。当与我目光相对时,有人做贼似的转移视线,开朗的女孩子们则爽朗地笑出声来,我也回之以微笑。

    一大群身穿校服的学生聚集在一棵大树下。当我经过时,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我这个缠着头巾戴着墨镜的东亚人的长相,猜测我到底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看到自己像猴子一样被人围观,我也想逗逗他们,于是我迅速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左旋转,端着相机对准他们。他们起哄着四散开去……

    走着走着,来到玄奘纪念堂。玄奘纪念堂是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与尼赫鲁共同倡导修建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工。直到2006年,玄奘纪念堂才终于完善。

    我知道,在任何时代,玄奘所代表的人群都是少数。

    我希望,即使在信仰危机的年代,玄奘精神还能在少部分人身上延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烂陀,一场以性命相许的壮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qe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