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作者是岭南出产的游民,前几年基本在热带游荡,今年鬼使神差(自作孽)地跑到了西伯利亚,在贝加尔湖边租了间小木屋过冬。
以下是前面两个月的“过冬简报”:
1、
首先,“小鸡鸡”是不会冻掉的,就算是零下三四十度赤身雪地打滚,也没事。
当然了,打滚时还能不能感觉到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勿举报,这是对油画的素描,请对艺术保持起码的尊重)
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非得这样的话,最好在桑拿室(Banya)边上干这事,那就不仅不冷,简直享受。
2、
刚来时,“啊”,“哇哦”,“妈呀”,“干”。
两个月后,打好水,湖边坐会,安静地抽根烟,回家。
3、
刚来时,觉得在冰面上就着夕阳吃老干妈拌饭已经够孤独的了。
两个月后,发现在风雪肆虐的冰面上钓鱼,才是孤独中的孤独。
4、
刚来时,森林有熊,有狼,我没枪,连吓唬熊的鞭炮都没,而且万一迷路了可咋办呀,所以还是算了。
两个月后,管它呢,进去了再说,罕有人迹的雪地,林木间隙的阳光,死在这里也不错呀。
我现在想的是,如果住得再久一些,是不是就能像隐居俄罗斯森林的塞拉芬那样,会跟鹿对话,给熊喂食。不过,这个“久一些”,说的是“十五年”。
5、
刚来时,念叨的是“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两个月后,把念叨的换成“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6、
刚来时,大雪弥漫,气温零下三十几度,心里充满畏惧:“再过一个月才到最冷的月份,那时可咋扛呀?”
两个月后,气温回升到零下十几度,不时到雪地里滚几下,“还我一场西伯利亚的大雪”。
7、
刚来时,由于之前在埃塞被狗咬回国,所以看到野狗还是会怕,遇见呲牙挡路尾随的,会吓得不敢动,并自觉扔点面包屑交“保护费”。
两个月后,做饭时会多下点米专门喂狗,“这是我哥们”。
而狗友们也会投桃报李,譬如主动跟你握手,给你当模特,帮忙“提”水桶,不时还会给你的院子叼来一些破鞋破袜。
8、
刚来时,一根柴没劈完就得休息一会,劈一天用的柴火得花掉一个小时。
两个月后,手起斧落,嚯,一根柴就开了,劈个几分钟,一天的柴火就出来了。
9、
刚来时,背了十五公斤物资上岛,却没有厨房,饿了就切红肠啃面包,觉得太干了就开个罐头。
两个月后,在自己的房子里,烤鱼烤鸡烤五花肉,米饭熬粥煲汤,蒸煮煎炒炖碳烤铁板,每天换花样,直到想吃清淡点。
10、
刚来时,我信奉的是当地人的格言:“没有坏天气,只有坏装备。”每次冷得发抖时,都是骂“破装备”。
后来,穿上了同样的装备,我的耐寒指数跟人一比还是天差地别,我就觉得还是怪自己的体质吧。据科学解释,西伯利亚的土著的确有某种“耐冻”基因,“可以把体内的脂肪直接转化为热量,而不必先转化为能量”,而我呢,一来没耐冻基因,可就算有,也没啥脂肪可以转化的。
11、
来之前,我觉得绝对的广袤和无限的孤独,会让我终于从话唠归于潜默。
后来, 我还是说很多很多的话,跟自己,跟狗,跟想象中的姑娘。
12、
刚来时,到湖边打水,风浪大时,裤腿鞋子全部湿透才打好两桶水,一不小心就滑进了湖里,比落水狗还狼狈,心想:“等湖面结冰了,是不是得搬冰块回去融水呀?”
两个月后,湖面结冰了,原来有冰洞这玩意的呀,就是出门最好带个榔头,免得冰洞封住了。
13、
刚来时,跑到山坡上顶风熬冻拍星空,拍个半小时,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
后来,把相机扔院子里就回屋,喝点小酒看部电影,到点了出去把相机拎回来,完事。
14、
刚来时,睡前郑重地给桶装水盖好被子道个晚安,然后人迅速钻睡袋里,直到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了,再爬出来。要是忘了给水盖被子呀,就得生起炉子等一桶冰慢慢融化了。
后来,有时在火炉边穿着短袖,都会暖和得昏昏入睡,阳光下会坐在雪地上悠悠地抽跟烟,享受着对西伯利亚寒流的阶段性胜利。
当然了,风雪来时,西伯利亚很快就会让你意识到生活的真相:“哪有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15、
刚来时,冷了饿了孤独了,都会不停地想“找到一个跟我一样热爱幻想热爱流浪,寂寞的女郎”,好一块到雪地里撒野。
两个月后,偶尔还是会想姑娘,但也就是想想罢了。明白到与其苦苦寻觅伴侣消除孤寂,不如不去寻找接纳孤独:“让风雪归我,孤寂归我。”
16、
最后,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以前我觉得文明的象征是《哈姆雷特》、《蒙娜丽莎的微笑》、卢浮宫以及《人权宣言》。
现在,我觉得文明的象征该是——热水澡。
(这是一当地哥们的浴室,隔个十天借用一次,感激涕零,平时只能融水擦擦身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