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会有这些文字其实只是自己不够努力和缺乏勇气的结果,但我希望这不是无病呻吟。
对于已经有满意归宿的朋友们,我衷心祝福,你们也可以认为,这就是无病呻吟。
离正式毕业还有不到一个月,学校的事情基本都结束了,工作不出意外就是回老家的某个银行先干着。
看似一切尘埃落定,却一天比一天煎熬。
上周末回家,一次聚餐上,和一位长辈交流了很久,他向我传达的信息大致可以理解为:“如果你真的决定在那干了,你这一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
于是原本做好的心理建设和对未来的自我安慰又开始了动摇,虽然目前还是没能重新选择。
回到学校后,特意看了《穿普拉达的女王》,给我最大的感触其实是主人公有选择追求自己热爱事物的能力与资本,并且记者与编辑也算是不错的职业。
所以在谈论勇气和追求自我价值前,或许这些隐含的前提已是多数“不如意者”的死穴,包括我自己。
现实中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未必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想做某种工作却发现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抑或想做的工作未必是大众认知里“靠谱”(稳定、钱多至少占其一)的。
我的一位老师跟我们说,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能够“爱一行,干一行”,而不是现在许多资本家鼓吹的“干一行,爱一行”。
只不过缺少像电影中女主那样能力与资本,于是面对各种纠结,多方压力,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下,有人选择继续准备考研考公出国,但更多人就着大学所学的专业和自己仅有的本事暂且谋生。
可暂且的越久,就越难再跨越阶层。
其实我大可以留在我读书的城市(准一线城市),按我现在的能力也能去上市公司或者国企做个小职员,薪水大概和我准备去的老家那边的银行差不多(因为在同一个省份离的也不远),区别只是相对更大的生活成本、压力和更大的平台、空间。
可能因为回老家后的工作、生活状态也算可以接受,所以有了退路就真的少了留在大城市奋斗的勇气,设想一下租个房子一个人每天上班下班重复着没什么兴趣的工作,真的感觉少了点让我这么做的动力。
没有小说和电影中正能量的反转才是大多平凡者的归宿,虽然正是因此才会成为大多数。
曾经在同一起跑线的一些人,现已拉开了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圈子、阅历、学识会将距离撕扯地越来越大,大到再难有更多交集。
我们没有权利去评价他人的价值观和对幸福的定义,一个人的地狱也确会是另一个人的天堂,但至少还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天堂的模样,虽然思考这些未必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一边工作一边考一些什么然后跳槽,或许是现在所能报以的最好的期望,只是从期望到实现,必不可少的充斥着“有意义的”痛苦,历经的过程就是我的暂且。
记得我在今年的第一天发了一条动态,如果你也还有那么点不甘心。
“2019,注定道阻且长,唯愿未来可期。”
PS:想给还在读大学或将要读大学的小伙伴一点建议(人们常常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将自己没能做到的事情称作建议):
大学最重要和有用的事就是坚持好好读书,像我大概就是没认识到也做不到于是看似什么都参加一二,可所谓的丰富多彩学到很多其实对将来找工作尤其是好工作并无大用,学好专业知识或是一两门有用的技能才是硬道理,当然道理都容易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