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1.小说的格局和小说的体量没有对等关系,只和作家的才华有关。
2.《红楼梦》的结构相当复杂,但是,它的硬性结构是倒金字塔,从很小的“色”开始,越写越大,越写越结实,越来越虚无,最终抵达了“空”。
3.历史从来都有两本:一本在史官的笔下,一本类属于红口白牙。红口白牙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嚼舌头。
4.悲剧为什么是悲剧,是因为无法回避。悲剧的美学基础就在这里,你规避不了。
5. 悲剧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一定是看不见的命运在捉弄,命运嘛,你怎么可以逃脱。只不过这一切和我们人类自己无关,只和那只“看不见的手”有关。所以,他们为人间的或神间的悲剧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命运,也就必然性。命运悲剧就是这么来的。这是古希腊人最为可爱的地方。这构成了他们的文化
6.我看来,文化是什么呢?文化就是借口。不同的人找到了不同的借口,最终成为不同的人,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7. 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又因为“岁征民间”,没有蛐蛐的地方偏偏就出现了关于蛐蛐的悲剧,这里头一下子就有了荒诞的色彩,魔幻现实的色彩。所以,“此物故非西产”这句话非常妙,是相当精彩的一笔。
8. “欲媚”是什么?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奴性。
9. 奴性和奴役是不一样的。奴役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接受奴性,而奴性则是你从一开始就主动地、自觉地、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奴性,它成了你文化心理、行为、习惯的逻辑出发点。
10.处在“欲媚”这个诡异的文化力量面前,《促织》中所有的悲剧——成名一家的命运——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你逃不出去。这也是命运。
11. 我渴望媚,你不让我媚我可不干,要和你急,这是由内而外的一种内心机制,很有原创性和自发性。它是恶中之恶,用波德莱尔略显浪漫的一个说法是,它是一朵散发着妖冶气息的“恶之花”。因为“欲媚”是递进的、恒定的、普遍的、难以规避的,所以,在《促织》里,悲剧成了成名人生得以进行的硬道理。
感受:《促织》这篇文章是高中时学的一篇课文,但可惜的是当时老师只是重点让我们学习了这篇古文的反应,重点识记了字词语的意思,而有关人物的分析因为好像并不是考试重点老师几乎没跟我们讲过,那时候学习古文都是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而学,除了大段的背诵就没有了其他的学习内容。今天在看毕飞宇教授的分析,对这篇文章又有了非常熟悉的陌生感,好像是重新认识了一个故人。看来应试下的教育会扼杀好多耐咀嚼的美文,不过我也很幸运能够重新有机会再次了解这篇文章。好的作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就是一针见血、毒辣明确。很多时候虽然我们强调文章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生态,但是小说这种题材还是真要好好地思索安排一番,否则很多地方就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这也让我想到自己的文章,很多时候太过随意,一心只跟着感觉走,导致我在回看自己文章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凌乱无序的地方,要想写出好的文章,一定要多读、多看、多思、多练,还要反复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