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空间实体之间关系查找图元,是地学研究中的最基本和常用的功能,用户提出的很大一部分问题都可通过查询的方式解决。
空间查询需要一定的关系运算符(算子)来表达几何图元之间的关系。这种查询与普通查询有较大的差别。首先,空间查询允许用户使用一些普通数据没有的几何数据类型,如点类型、线类型与面类型,而普通查询的操作对象多数为数值、文本等数据。此外,空间查询有许多与几何关系有关的运算符,如相邻、相交,而普通查询用到的多数都是相等、大于、小于等运算符。[1]
拓扑关系用于表达点、线、面等空间实体之间的空间联系,如连通性、邻接性、包含关系等。它能清楚地反映空间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它比几何数据更稳定,不随地图投影的变化而变化。拓扑是对各种物体的空间位置的抽象。如计算机网络拓扑图中,形象地描述了网络的安排和配置,防火墙在服务器的什么位置等。拓扑不关心物体的细节,也不在乎物体的大小,只将讨论范围内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图表示出来。[2]
说到拓扑关系,不得不提一下九交模型(Dimensionally Extended nine-Intersection Model,简称为DE-9IM)。该模型是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开放空间信息协会)制定的一套适用空间查询的一套模型。它根据不同维度,不同类型的几何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定义空间查询的基本算子。[3]
一、非拓扑属性 VS 拓扑关系
非拓扑属性: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个点指向另一个点的方向;弧段的长度;一个区域的周长;一个区域的面积。
拓扑关系: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一个简单弧段不会自相交;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内部;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外部;一个点在一个环的内部;一个简单面是一个连续的面。
二、空间关系
空间关系体现在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上,即点线面两两之间的组合而构成的关系,有六大关系:点点关系、点线关系、点面关系、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
点线面的关系表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点线面之间关系描述如下:
点线面的关系
在数据专家中,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用以下7种关系表达。为了便于理解,可将它们想向为图形A与图形B之间相对运行,而产生了这7种关系。
数据专家中空间关系下图中以两个多边形来表示空间实体A与B,只是为了演示的需要,在系统的运算过程中,空间实体可以是点、线和面。
1.相离(Disjoint):两个几何图形没有任何共同部分称为相离。图形A、B离得很远,没有任何的空间交集。
2.边界矩形重叠:两个几何图形的边界矩形有内部相交。可以理解为图形A、B相向移动,它们的边界是矩形有了空间交集。
3.接触(Touch):亦称之为相碰,两个几何图形的边界有交集,但内部没交集则称为接触。 图形A、B再次相向移动,它们的边界有接触。
4.重叠(Overlaps):是指两个几何图形有公共部分,且公共部分不等任何其中的几何图形。图形A、B再次相向移动,它们的内部有了交集。值得注意的是重叠关系,两个图形不能有包含关系。
5.包含(Contains):一个几何图形的内部完全包含了另一个几何图形的内部和边界。图形A、B再次相向移动,B进入A的内部。
6.被包含(Within):一个几何图形的内部和边界完全在另一个几何图形的内部。它与包含关系相反,图形B比A大,A被B包住了。
7.相交(Intersects):两个几何图形如果不是相离,就是相交。相交是可以接触、重叠和包含三种关系的总称。
三、空间查询节点
数据专家中空间实体之间关系的查询,通过空间查询节点实现,根据图元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数据匹配与查找。空间查询节点需要两个前节点,在空间查询编辑器中,分为对应于数据源栏图元A和图元B。在空间关系栏,支持相离、相交、包含等7种空间关系,并以图示方式表征,以便于设置空间查询关系。
示例流程中,空间查询节点有两个表格数据源节点。表格数据源“图A”,包含两条数据,分别是图元A1、A2,对应于黄色区域。表格数据源“图B”,有5个图元,对应于粉色区域。
空间查询节点,以数据源“图A”为蒙板(查询图元),以数据源“图B”为查找数据集,进行空间重叠查询。即根据图A中的图元,在图B中查找图元。
浏览数据器的运行结果显示了,两个数据源的空间重叠查询后,产生了4条记录。数据源“图B”中,图元B1、B3、B5与“图A”中的图元A2重叠;数据源“图B”中,未找到与图元A1重叠的图元。值得注意的是,图元B2和图元A2是包含关系,而不是重叠关系。
空间查询空间关系,是空间实体分析与应用的基础,也是地学研究的基础。对于使用者而言,我们可视之为等同于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只是参与计算的数据类型比较特殊而已。
网友评论